摘要:根据立功证书上的线索,循着西北野战军在渭南的战斗足迹,本报记者特地探访张富清老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重温那一场场经受血与火洗礼的重大战役,倾听革命先辈们留在秦东大地上那忠党爱民、矢志报国的铿锵足音——。翻开他那张早已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面记录着71年前,张富清作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随部队转战渭北、关中直至解放大西北的战争进程中,分别在澄城壶梯山、合阳东马村、澄城临皋村、蒲城永丰镇英勇战斗,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

记者 史王萍 通讯员 雷康锋

编者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翻开他那张早已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面记录着71年前,张富清作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在随部队转战渭北、关中直至解放大西北的战争进程中,分别在澄城壶梯山、合阳东马村、澄城临皋村、蒲城永丰镇英勇战斗,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根据立功证书上的线索,循着西北野战军在渭南的战斗足迹,本报记者特地探访张富清老英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重温那一场场经受血与火洗礼的重大战役,倾听革命先辈们留在秦东大地上那忠党爱民、矢志报国的铿锵足音——

张富清老英雄的革命生涯是从渭南开始的。地处澄城县的壶梯山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也见证了70多年前张富清和战友们浴血奋战谱写的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1948年8月,刚刚参加西北野战军3个月的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澄合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循着英雄的足迹,6月1日,记者驱车来到澄城县壶梯山。

壶梯山海拔1200米。俯瞰眺望,它形似梯,状如壶,壶梯山因此得名。它既是黄龙解放区的门户,也是连接陕北与关中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948年8月,著名的壶梯山战役(也称澄合战役)打响,英勇善战的西北野战军仅用75分钟,就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一举歼灭了进犯延安的胡宗南36师主力。

此后西北野战军乘胜追击,在王庄镇杨家洼村一带予国民党整编36师以歼灭性打击。

而我军7师19团副团长李剑等503名中华优秀儿女,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据原澄城县党史办主任弥智学介绍,壶梯山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南下关中第一战,标志着我军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进攻,是淮海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战役不仅解放了澄城、合阳,而且为西北野战军挺进关中,解放西安,创造了有利条件,揭开了解放大西北的序幕!同时,也钳制了国民党对华东等其他战场的兵力增援,有力地配合了淮海战役和陈赓、谢富治兵团进军中原。中央军委曾致电西北野战军司令部表示祝贺。

壶梯山战役后,西北野战军在澄城赵庄镇雷家庄村召开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总结壶梯山战役,安排部署荔北战役,同时向全体指战员传达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

当年,壶梯山上,张富清和战友们拼死奋战,在那片土地上播下了顽强拼搏的种子。70年来,这段记忆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如今,学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随时准备“吃大苦,打大仗”已经内化为澄城人的自觉行动。

今年5月份以来,澄城县全面掀起学习战斗英雄张富清、学习习总书记指示的新高潮……

党员干部一致认为,学习张富清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定的政治意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他的先锋模范精神,自觉在艰苦的地方磨炼,去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建功立业;学习他的顽强作风,直面问题、正视困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强决心,完成组织交给他的每一个任务;学习他谦逊的态度和群众立场,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为师,坚决践行群众路线……

新时代铭记老英雄,新时代打响新战役。老英雄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鼓舞着澄城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他们正以奋斗姿态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放眼壶梯山下,一片片扶贫产业园中干群携手、并肩战斗,土地流转、产业分红、园区务工等收益支撑起贫困群众增收的坚实基础,“丰禾苑”里搬迁的贫困户露出爽朗的笑容,“互助资金合作社”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融资难题……

青山不老,英雄常在。如今的壶梯山苍柏繁茂,郁郁葱葱,象征着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纪念碑威严矗立,烈士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彪炳千秋,永垂不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传承老英雄的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的党员先锋,澄城儿女以老英雄张富清同志为榜样,继承英雄志,砥砺奋进、勇敢追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