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工业公司研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前线局部制空权,也可执行一定的对地攻击任务。

歼-6是中国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和发展的制空战斗机,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到1983年停产,共生产了5205架。

歼-6是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曾是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中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在各次实战中,歼-6共击落20多架各型飞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2010年6月12日歼-6战斗机正式退出中国空军装备序列 。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YF-100

1953年5月25日,美国空军YF-100在首次试飞中成功突破音障。1954年1月5日,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的SM-9/1原型机首飞成功。从此战斗机进入了超音速时代。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米格-19

米格-19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轻型战斗机,是前苏军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西方给绰号“农夫”(Farmer)。1951年开始设计,1953年9月原型机首次试飞,1955年初开始装备部队。米格-19装备部队时,可以说是一种性能比较好的轻型战斗机,能够满足当时强调高速截击的防空任务,具有易于操纵和使用维护简便的特点。除前苏联空军外,华约各国以及阿富汗、阿尔巴尼亚、古巴、印尼、伊拉克、朝鲜、巴基斯坦、坦桑尼亚、乌干达、越南等国的空军都装备了这种飞机,生产总数超过10000架。该机于1961年停产。米格-19的设计要求是结构简单、轻巧、灵活、爬升快、高速性能好、能超音速作战、火力强等。

1955年3月,苏联米格-19刚刚装备部队。1956年6月中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就计划开展米格-19及其发动机的仿制,并且进行了一些生产准备工作。

为了获得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运方面的政治支持,时任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向中国转让军事技术方面作了重大让步。

歼-6的总体布局沿袭自米格-19,后虽经多次改进,仍无明显变化(除了强-5这个衍生型)。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总体布局特点是:头部进气,大后掠中单翼,低平尾,单垂尾加单腹鳍(歼教-6为双腹鳍),单座双发。这种布局是由米格-17发展而来,从米格-15到米格-17再到米格-19,其总体布局其实是一脉相承。米格-15的布局为早期喷气式战斗机的经典布局之一,其布局比较合理且成熟。而米格-17和米格-19的出现,重点在速度的突破,都沿用米格-15的布局特点。在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中,美国北美F-100、法国达索“超神秘”也分别沿袭了前身 F-86、“神秘”的布局特点。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战斗机的机翼为全金属中单翼,1/4弦线后掠角55°。高速对称翼型,顺气流方向翼根处相对厚度8.73%,翼尖处8%。机翼上表面装有导流片,下表面有扰流片,与副翼的操纵联动。机身半硬壳式结构。头部有进气道,为圆截面形,尾部转变为椭圆型。尾翼全动水平尾翼后掠角55°,相对厚度7%。垂直尾翼由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组成,后掠角56°,顺气流翼型的相对厚度8%。起落架为液压收放前三点式。主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7机轮,其尺寸为660×200B,轮胎压力为10.79×105帕(11千克/厘米2);前起落架上装有双面刹车的KT-38机轮,尺寸为500×180A,轮胎压力为6.86×105帕(7千克/厘米2)。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米格-17

从布局上看,米格-19的设计思想是稳妥,超音速。当时米格-17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已经可以突破音障,这是米格-19沿用其布局的原因。新型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的问世为超音速提供动力保证,大后掠翼提供低阻力保证,这就是米格-19超音速的基础。不过,由于米格-19的设计针对的是超音速,同时也由于苏联航空工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装备研制思路等原因,该型并未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由于机翼后掠角太大,翼尖失速问题比较严重。多次在战斗中失速进入螺旋,70年代在歼-6上频繁发生的螺旋事故,为了解决螺旋事故,歼-6沿用米格-19的设计,采用一对大翼刀来解决了翼尖失速问题,而F-100用复杂的全自动前缘缝翼,就效果而言,自动缝翼比翼刀好得多。这个设计,既有传统设计思想的影响,也有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后来米格-21的初期选型中,其E-2原型机才开始应用前缘襟翼)。对于中国来说,这种设计易于仿制,但不利于发展先进的航空技术——歼-12设计之初曾考虑设置前缘缝翼,后来从简取消;到了1990年歼-7E出现,前缘襟翼才开始实用化,而该机装备初期前缘襟翼时仍然事故不断。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Ⅲ改进的时候,机翼是改进重点之一。通过调整机翼的关键参数来获得更好的超音速性能,实际上改变了原始的翼型设计。机翼后缘内侧设有后退式襟翼,与米格-17相同。这种襟翼除了具有单缝襟翼的优点外,放下时还可以增大机翼面积,进一步改善起降性能,但结构比较复杂,只能用于起降状态。后缘襟翼在起飞状态下偏角为15°,着陆状态下偏25°。机翼外侧为传统副翼,由于后掠角较大,副翼效率受影响。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从改进效果来看,歼-6Ⅲ的高速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幅度有限,除了基本布局的局限性外,发动机推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歼-6Ⅲ的改进还导致了机静稳定性减小。由于歼-6采用大后掠翼,歼-6Ⅲ减小了翼展等于减小了重心后的机翼面积,导致飞机焦点前移,减小了静稳定度。飞机飞行中出现的纵向操纵过灵,这实际上是静稳定性减小的表现——因其导致飞机纵向操纵力矩变小,飞行员只需很小的杆位移即引起飞机俯仰姿态明显改变。第三代战斗机多利用这种设计来减小配平阻力,提高敏捷性,但对于连增稳系统都没有的歼-6Ⅲ来说,飞机难以操纵。后来歼-6Ⅲ改延长前机身,其目的就是为了调整飞机重心,使之与前移的焦点匹配,保持适当的静稳定性。而同样采用歼-6Ⅲ机翼的歼-6Ⅳ,由于其头部安装了截击雷达,起到了调整重心的作用。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战斗机装2台WP-6涡喷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为25.5千牛(2600公斤),加力推力为31.87千牛(3250公斤)。歼-6的发动机仿制工作曾经遇到重大挫折。在1960~1962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苏联停止援助的情况下,沈阳黎明发动机厂在1963年实现涡喷-6装机首飞。实际上,涡喷-6投入批生产的时间是1959年,历史原因的错误思想影响,仅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研制出的涡喷-6先后出现多起大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正常交付。

歼-6战斗机的主要武器是航炮。由于作战要求的不同与性能的限制,歼-6各型分别独立或混合装备了23-1型或 30-11型航炮,数量1~3门。其中 30-1航炮由于广泛装备歼-6各型。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23-1型航炮系仿制苏联NR-23航炮,为管退式单管炮。NR-23炮口径23毫米,初速690米/秒,射速850发/分,后座力25.48千牛,采用弹链弹带供弹,全重仅39千克。可用弹种包括杀伤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与之相比,国产23-1航炮在射速和后座力方面有些微波动,寿命为6,000发。30-1型航炮系仿制苏联NR-30航炮,为管退式单管炮。NR-30炮口径30毫米,初速780米/秒,射速900发/分,最大后座力58.84千牛,弹链弹带供弹,全重66千克。寿命2,000发。可用弹种为杀伤爆破燃烧弹。国产30-11航炮初速和重量略有波动,射速略低。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导弹系统方面,歼-6服役的时候,也是空对空导弹开始实用化的时候,因此在歼-6的武器系统上也体现出过渡和混合的特点。进入1970年代后,随着国产霹雳-2号导弹定型投产,后期生产的歼-6也进行了改进,可以挂载该型导弹,增强对空作战能力。最初只有引进的米格-19PM和仿制的歼-6乙可以挂载霹雳-1号导弹。但该型导弹性能较差,发射限制多,并未得到广泛应用。贵州飞机厂重新仿制歼-6甲时,增加了该机挂载霹雳-2号导弹的能力。不过霹雳-2号无法挂载于机翼内侧前伸挂梁,因此在副油箱挂点外侧增设一个挂点,用于挂载霹雳-2号——苏联在其K-13导弹投产后,也曾以这种方式改装米格-19P,与新歼-6甲非常相似。后来出口给巴基斯坦的歼-6也沿用了这一改进(挂载的是美制“响尾蛇”导弹)。关于导弹挂载能力的改进,多见于出口巴基斯坦的歼-6照片。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密封座舱内装有零高度火箭弹射座椅,可保证地面滑跑零高度安全弹射。系统内有两套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操纵加力燃烧室的可调喷口、水平尾翼和副翼。冷气系统用于机轮的正常和应急刹车,应急放起落架和襟翼、抛放减速伞、抛放座舱舱盖、装弹、喷射防冰液等。电源系统由直流电源、交流电源和蓄电池组成。机载设备无线电设备包括通信电台、雷达测距器、无线电高度表、陀螺磁罗盘、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等,仪表设备包括驾驶领航仪表、发动机仪表以及飞机附件仪表等。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2010年6月12日,中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歼-6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从济南军区空军某训练基地最后退出空军编制序列的这批歼-6飞机,一直担负飞行员改装训练任务。这批飞机将在月底前完成就地拆卸工作,地面转运至空军某编余飞机储存中心后组装封存,作为空军编余战斗力继续储备。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飞机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苏联米格-19С飞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是中国 80 年代以前的主战机种之一,主要用于夺取前线制空权,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歼-6飞机尺寸小、重量轻、推重比大、爬升率高、俯冲增速快、机动性好,适于近距格斗空战。飞机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价格便宜,是世界上同类飞机中最便宜的 。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歼-6推重比达0.86,中后期改进型全机推重比更是达到了0.988,因而拥有非凡的爬升率,可以在1分06秒内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近4倍的优势将与其同时出现的美国F-100远远甩在了后面。凭借着超越时代的推重比所造就的加速性和机动能力,以及气动外形所赋予的优秀盘旋能力,这种在苏联仅作为过渡机型的第一代跨音速战斗机,在中国却成为了守卫着祖国领空、夺取中低空制空权的主力战机。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看完了别忘记点加关注和转发哦

中国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歼6

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