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隶,为草书的别称。《南史·刘孝绰传》载:“绰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唐

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献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当今也有人称汉代竹木简上的隶书为草隶。草书,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皆称草书;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认为“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将“章草”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连缀的形迹脱去,使之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义之而日渐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为与“今草”区别,将它称为“狂草。

草书真的是“放纵奇诡,笔走龙蛇”吗?一起来看看

草书真的是“放纵奇诡,笔走龙蛇”吗?一起来看看

“章草”指的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它保留了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有别于“今草”。今草亦称“小草”,草书的一种,始于汉末,是章草革新的结果。笔画连绵回绕,文字之间有连缀,书写简约,东晋王羲之将它逐渐完善。唐代张怀瓘《书断》载:“献之尝对父云: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顿异真体,合穷伪略之理,极草踪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今草”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更加纵放的“狂草。

草书真的是“放纵奇诡,笔走龙蛇”吗?一起来看看

狂草,也称“大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它摆脱了东晋王羲之草书温文尔雅的风格,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得名于唐代张旭、怀素。传世的张旭《古诗四帖》及怀素《自叙帖》最具代表性。在草书艺术史上,怀素其人和他的《自叙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所津津乐道了1200多年。怀素,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对书法有浓厚兴趣,但因贫穷无纸墨,为了练字,他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后来,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把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称为“笔冢”

草书真的是“放纵奇诡,笔走龙蛇”吗?一起来看看

草书真的是“放纵奇诡,笔走龙蛇”吗?一起来看看

怀素性情豪放,锐意草书,却无心修禅,更喜喝酒吃肉,结交名士,李白、颜真卿等都与他有交游。以“狂草”而闻名于世。唐代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怀素的记载。“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王公名流也都愿意与这个狂僧结交。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癫”,并称“癫张醉素”。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于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

好了,今天我们主要是讲述了关于草书的一些知识,今后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关于此类的相关文章,欢迎留言探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