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盐场堡、草场街乃至大沙坪这些地方,我可能清楚地看到兰州寻求突破的痕迹——从黄河沿岸向北逐渐抬高的地势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或许是荒凉的山路。比如盐场,后续的城市发展规划中,盐场地区不再是工业区,它对接这兰州北大门重要的交通要道,期待着新一轮的发展。

明朝弘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505年,时任三边总制的杨一清,命人在现在兰州的黄河北徐家山下,筑起城垣,以为城堡,用来防御北方鞑靼的侵扰。由于位于堡北的石门沟一带产盐,故将此堡称为“盐场堡”。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李世嵘画作《盐场堡城楼》局部


杨一清,这位历经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位皇帝,官至内阁首辅(类似现在的政府总理),有着“出将入相,文德武功”之美誉的名臣,一生有着诸多政绩,他命人在北方诸地造堡筑城,乃至于在他整个就任三边总制的年月,也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但对于兰州而言,城堡的修筑,却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地名。

其实,关于盐场堡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些别的说法,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元军曾在此屯驻,并在今天的盐场堡一带存储食盐,故而得名。盐这东西,对于我们而言,似乎是非常稀松平常的,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很多人来说,盐,不过是一样寻常的调味品罢了,或是象征平凡生活的一种符号。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然而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盐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一种重要的商品。盐场堡曾是重要的食盐存储地,也是一个重要的食盐集散地,更是一个重要的物资、商品集散地。在兰州,甚至有“先有盐场堡,后有兰州城”的说法。盐场地区是兰州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夸张地说,某种程度上,兰州的历史,便是盐场的历史,它即是兰州历史发展与变迁的见证者、亲历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推动者。

在建国初期,兰州市的行政区划还不是现在这样。比如1956年,兰州市共有7个区,其中就包括盐场堡一带,称为“盐场区”。1958年2月,盐场区并入城关区和东岗区。到了1960年12月,东港区并入城关区,从此,盐场称为兰州城关区黄河北的一个重要区域。

看待一个区域,或者片区,永远也不可能单独拎出来去说。尤其是在当下,社会协作高度细化、城市功能分区日益明显的大环境下,即便是看盐场堡,也不能将其从兰州黄河北岸的总体发展,甚至整个兰州的发展中剥离开来。今天的盐场堡,往往是与同属兰州黄河北岸的草场街街道这一片区一起被讨论。和盐场一样,草场也是有当时这里主要出产或者集散的物资命名。过去,这里聚集着草料场、车马店与骆驼场,“草场街”一称由此而得名。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说到盐场,就不能不提盐场路。这条路最早东起石门沟桥,西至罗锅沟桥,明清以来,盐场路一直是兰州通往靖远等地的运粮通道和其他物资交流的通道。经历多次整修,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模样,至今依然是兰州城关区黄河北岸重要的交通线路。

草场与盐场迎来真正的发展,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那是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兰州作为建国初期划定的几座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幸运地成为了共和国的“工业长子”。1954年,第一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发布,盐场被划为工业区,而且是化学工业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污染化工企业的聚集地。

后来,在这一带,一些机构和企业也相继入驻,包括国家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兰州佛慈制药厂等。盐场和草场一带,这里成了兰州重要的工业区。于是,位于城关区黄河北岸的这一片不大的区域,和兰州的其他地方一齐发展着。而且从发展程度上来看,早期盐场的发展甚至要优于黄河南岸的部分地区。

看看如今的兰州城区,许多片区,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雁滩、马滩、崔家大滩等地,还是大片的农田,种植着大片的蔬菜瓜果,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是高楼林立,哪还存在着半点当初的样子。殊不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盐场堡、草场街一带,就已经呈现出一篇繁忙建设的景象。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新世纪以来,随着兰州房地产市场的日趋火热,兰州的许多片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模式,让兰州的许多片区,逐渐摆脱了曾经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工业发展形态,大量的房企相继进驻,承接了片区接下来的发展。比如盐场,后续的城市发展规划中,盐场地区不再是工业区,它对接这兰州北大门重要的交通要道,期待着新一轮的发展。

随着第四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布,盐场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规划格局进一步明晰。到了2017年5月,《盐场堡地区综合服务功能配套规划》出炉,更是为盐场地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参考。这个曾经以生物医药和化工产业为主的区域,逐渐向更多的业态和发展方向前进。

当然,现在的盐场,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一区域,原本面积并不算大,却聚集着大量的人口。交通方面,由于原本的条件限制,使得道路方面缺乏合理布局,这一点,在大沙坪一带尤为明显。2018年,随着S417道路建成通车,沟通了大沙坪与九州片区,一方面方便了九州居民的交通往来,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沙坪一带的交通压力。或许有人会说,兰州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压力,这种情况不光盐场和大沙坪有。

但一个区域要快速度的发展,摆脱旧有的面貌,基础设施的作用相当重要。盐场路作为一条从明代开始就担负着重要运输任务的交通线,一直在修整中不断改善,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2019年5月,可以看到的是,经过新一轮的整修,道路得到进一步平整和拓宽。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S417道路夜景


目前,支撑整个盐场地区和草场地区的主要道路,有盐场路、草场街、佛慈大街,以及通向九州的S417道路,黄河沿岸的北滨河路也起到一定的沟通作用。从数量上来看,应该能够满足这一地区的交通需求,加之不断地对道路进行整修(如在佛慈大街和盐场路的交界处修建高架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里的交通压力。但问题的根源在哪呢?或许需要我们坦诚面对和看待盐场的发展历程,才能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吧。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能够聚集大量的人口,肯定有其原因。对于盐场堡、大沙坪而言,古时便是交通要道、物资集散地,解放后的工业建设让这里有了那个时期相对现代化的设施。进入新时期,兰州各个片区的产业大多有所调整,工厂的搬迁、改制和裁减,让这些区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也让它们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

今天的盐场与草场地区,看上去依然处在过渡阶段。一方面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和现代化社区,告诉人们这里正在改变,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老旧建筑存留在这里,伴随着大量的棚户区,需要被改造、重建。目前,盐场堡和草场街地区的多个棚户区已被列为待改造区域,区域新一轮的变化已经缓缓启动。

其实,从兰州整个城市的角度来说,由于地理等条件的限制,这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不易,同时,这座城市也在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上一直有所探索,寻求着突破。在盐场堡、草场街乃至大沙坪这些地方,我可能清楚地看到兰州寻求突破的痕迹——从黄河沿岸向北逐渐抬高的地势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或许是荒凉的山路。


城堡 古道 与黄河 探寻兰州盐场地区的前世今生


现在,很多人都在思考,这里下一步将如何发展,这块区域潜力如何,关于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兰州的其他一些类似区域的发展中找到线索。对于城市和区域而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就盐场地区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多年的发展所带来的较大的人口,以及工厂搬迁、棚户区和老旧社区改建所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为区域的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改善带来相对积极的作用。

此外,盐场地区甚至大沙坪,还有一些生态资源可以利用。盐场地区、草场街以及大沙坪,地处黄河河畔,整个盐场地区被黄河形成半包围形。黄河对于兰州人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它是兰州城市风光的重要象征;在大沙坪,还有五一山森林公园。将来,或许可以在服务业、文旅及教育产业上有所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当然,如果我们真的有幸能见到这类项目落地盐场、草场街或者大沙坪,真的希望它们能够名副其实,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披着各种概念外衣的住宅项目。

盐场地区,曾经是军事关隘,也是咽喉要冲,作为从北面出入兰州的门户,在未来应该仍有作为。当然,至于能否实现,这一切也只有交给时间去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