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一直以来都是个“热话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村年老的农民越来越多,养老已经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农村,农民没有退休期也没有退休金,更没有社保,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庄稼,把粮食换成收入。在上了年纪后,身体吃不消田间劳作的疲劳,就不得不放弃这唯一的经济来源。

在没有粮食,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年老的农民该靠什么养老呢?毫无疑问,当然是自己的子女!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但现在的农村,许多年老的农民还挺着单薄的身躯在田间劳作,让人心酸。他们不仅得不到女子的养老费,更得不到子女的赡养。

村里有一对80岁的老人,没有收入,靠吃低保度日,住的是几十年前用石头砌的瓦房子。他们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家,都在农村修了小洋房,但就是不让老两口去住,因赡养老人这件事,两兄弟吵过无数次架,甚至大打出手。唯一的女儿也远嫁新疆,十多年都没回来过。两个老人靠着低保,孤苦伶仃的生活。说好的养儿防老呢?

农村人一贯讲究养儿防老,儿子多了养老就不用愁,现在却事与愿违。农民老了养老为何就这么难?

子女多了,相互推脱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农村养老同样是这个道理。子女多了,就很容易出现你推过去他推过来的现象。你来我往,弟兄间就产生了矛盾,谁都不愿意在赡养父母上“吃亏”,多出一点力。三个子女以前给两老人一年1500元赡养费,后来因为分摊费用的问题起了争执,就不了了之了。

“媳妇”成了母子间的“搅屎棍”

农村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婆媳”关系紧张!毫不夸张的说,许多农村老人之所以得不到自己儿子的赡养,就是因为媳妇成了母子间的“搅屎棍”。在两个儿子都结婚后,老人与他们分了家,怕媳妇间说闲话。但农村人有这样一个习惯,俗话称之为“皇帝疼长子,百姓疼幺儿”。分家后老人对小儿子的关照要多那么一点。但这恰恰就成了媳妇间“互撕”的最大原因。两兄弟不愿意赡养老人,就是他们的妻子在中间“煽风点火”。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得不到处罚

农村许多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很大原因在于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也不会受到处罚,最多背负一点骂名或被村里人指指点点,这些都无关痛痒。老人的子女不赡养他们,除了受到村里人的议论,没有受到一丝惩罚。正是受不到处罚,所以农村越来越多的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

小时候,孩子把屎尿拉在裤裆里,父母会义无反顾的为他们换裤子、洗身子;父母老了,走不动了,需要子女为他们端屎尿,这时候有多少子女会义无反顾的上前?

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谁都想安度晚年,老有所依。乌鸦懂得反哺,羔羊懂得跪乳,作为子女更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