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管弦:萱草忘忧,如母亲给予平和快乐

萱草、黄花菜,是饱含着母亲的情怀的。

看,新鲜的黄花菜,浅浅嫩嫩的绿色中带着微微淡淡的黄。她原来的名字就叫做萱草、谖草、忘忧草,实在是优美动听的。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古时候,母亲居住的北堂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便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沿用至今。为女性长辈祝寿,都尊称为“萱寿”。那时,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前种上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让母亲忘却烦忧,这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的一样:“萱本作谖。谖,忘也。”《诗经·卫风·伯兮》里那位吟诵“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妇人,也是因为思念远征的丈夫和孩子,在家居北堂栽种萱草,借以解愁忘忧的。的确,在那飘逸雅致的绿黄色中,忧愁,是会慢慢地消失殆尽的;希望,会一点一点地升上来。

“萱草忘忧”啊,诚如三国曹魏时期思想家嵇康在《养生论》中所说,萱草是会令人心情越来越好的。拥有好心情,是天下母亲对孩子最基本的祝愿了。相传秦末陈胜幼时家境贫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肿,常常乞食度日,幸得好心老妈妈送些萱草给他,教他煮食。陈胜食用一段时间后,慢慢忘记忧愁,身体痊愈并逐渐强壮起来。之后经年,才有历史上首开先河的“农民领袖”崛起。

后来,因为“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本草纲目》),萱草就被唤作了黄花菜。细细想来,颇有深意:观赏怀想的时候,“萱草”更富有诗意和温情,买卖食用的时候,“黄花菜”更流于平实和质朴。这就如同黄花菜鲜品和成品的区别。那深黄色的成品,是让人很难联想到她的年少光华的。就好像一个人,老了之后,还会有多少人记得住、想得起她曾经青葱如水的模样?

而妈妈如花似玉的模样,却是深深长在我的心里的。

我常常喜欢依偎在我妈妈身旁,看她过去的照片,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我也喜欢端详妈妈现在的容颜,每一丝皱纹中,都藏着她对我的爱。轻声絮语中,我看到时光如梭,从我们身边一寸一寸地飘向远方。其实,在人生长河中,青春的光阴并不是很长,很长的是日渐衰老的时光。在如歌的岁月中,我看到带给我无数欢乐的妈妈,内心深处慢慢凝聚了圆融春光,这春光令她容颜饱满平和,令她姿态从容淡定,别有一番风采。

黄花菜就像妈妈一样啊,愈是成熟,愈是镇静宣发而魅力十足,还具备了食用价值,安全实用。新鲜的黄花菜含有一种叫做“秋水仙碱”的物质,这种物质本身无毒,但经过胃肠道的吸收后,会在体内氧化成为“二秋水仙碱”,“二秋水仙碱”具有较大毒性,要在摄氏60度高温时才可以减弱或消失。因此,食用黄花菜之前,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按程序耐心细致地加工处理。

当我们在黄花菜成熟的夏天采摘,一定要赶在正午时分黄花菜开花之前(即花蕾状态)。若那时不摘,她便会开花,开出黄色花儿的黄花菜虽然美得眩目,却也不适合食用,因为开花后形状会有变化,不利于加工。摘下黄花菜后,先要把她放进蒸笼里蒸上一阵,再铺在太阳底下晒干,最后用干净塑料袋装好封存。等到食用前,从塑料袋中拿出,用清水浸泡一阵,方可炒食或开汤食用。

黄花菜非常适合气郁体质的人食用,对于女性,理气解郁、消肿止痛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对于黄花菜精细的加工过程和食疗效果,宛若母亲带给我们的无私关怀,细致、深刻、长久。所以,北宋药学家苏颂说黄花菜“利胸膈,安五脏,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那么多生动的赞誉词儿,真是看得人满眼春光,心情正好。

摇曳在阳光里的黄花菜啊,是盛夏一道洵美的风景。若是开在春天,也会博得很多人的观赏与喝采吧。不过,真正内蕴深厚者是不会在意掌声之有无的。就像母亲给予我们的欢乐,早已浸透在每分每秒的时光里,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这是“朝花时文”第1564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