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我的梦想很简单,我做过两次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我的另外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我的亩产1000公斤早日实现,实现了以后还有没有更高的目标呢?

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向更高的1100、1200公斤来奋斗。这就是我的梦,为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袁隆平在泱泱稻田中一次又一次挑战人类粮食历史的奇迹,成就了最平凡的稻谷,挽救了大地上的饥饿。

稻谷飘香中袁隆平自己也早已成为了另一个奇迹。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袁老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

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这就是一个88岁中国人的故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但就是这样一位多次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杂交水稻之父,竟然多次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隆平的此番遭遇还并非偶然,此前,历经湖南省四次推荐,袁隆平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此番科学院院士评选,袁隆平又折戟沉沙。袁隆平的职称评审路,简直比跑马拉松还要艰难。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所以然者何?

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他个人认为,袁隆平完全有资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未能当选,这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误会。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用一个历史的误会轻描淡写的带过,是不够慎重的。袁隆平落选科学院院士,根本不是历史的误会,只能是历史的耻辱。

1

院士评选机制的耻辱

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的袁隆平。

说他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甚至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吧。但就是这样一位给中国带来世界声誉的科学家,却不能当选为本国的科学院院士,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中国的学术制度是行政化制度,资源分配,利益均分,都由行政决定,导致知识分子无心学习,汲汲于仕途。伴随着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院士这个学术荣誉,也越来越“异化”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贵族标识”。

因为这些影响与诱惑,使得很多单位都斥巨资打造院士工程,进行公关、疏通和联络。红尘滚滚,纷纷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路大仙,各显神通。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每一次的院士评选,几乎都是一场内耗严重、成本极大的造星运动。各个部门都要进行角力,都要分一杯羹。院士评选,已经从表面的争名,走向了实质化的谋利。

一些当选院士的丑剧闹剧不断地上演,而那些真正沉浸下来搞科学研究的人,常常是不暇或者也不屑去做这样的勾当,如此看来,他们成为刀下之鬼,几乎是理所当然了。

2

评审委员的耻辱

就在中国评审委员们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在昏暗的油灯下,在暗箱之中,在蝇营狗苟里,否决了袁隆平之后,没想到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机构,拥有20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却高票延聘袁隆平为外籍院士。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隆重宣布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袁老之痛还并非个案

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

享誉海内外的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引爆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科学家的强烈关注,研发有望媲美甚至超越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国CRISPR-Cas9技术的生命科学NgAgo技术的韩春雨

……

他们都成了院士评选的刀下之鬼。

袁隆平再次落选,科学院的耻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