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瑕疵啊。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真的比不上隋炀帝杨广?那消灭东突厥算什么?夷平高昌算什么?历史上,李世民和杨广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李世民不如杨广确实有些偏颇。

不过既然二人文治武功差不多,为什么留给后世的印象大相径庭呢?“静Yes”认为有以下原因:

1、隋炀帝亡国了,而李世民没有

这是导致二人印象截然不同的最主要因素。

隋炀帝和李世民都是接了老爹的盘,而且都还不错,而隋炀帝似乎更好一些。

因为隋朝从北周手中夺过的政权,可谓兵不血刃,因此对社会的破坏微乎其微,隋文帝开创了“开皇之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隋文帝时期建立的粮仓,到唐朝开国多年都没有吃完,隋文帝时期的人口直到开元盛世时期也没有恢复,足见隋文帝时期的强盛。

而经过隋末大动乱,唐高祖尽管励精图治,但是经济不行就是不行。

因此隋炀帝比李世民起点高。但正因为没有经过动荡,所以旧势力空前庞大,这导致隋炀帝在推行改革时阻力重重,而一旦遭遇失败后,旧势力就趁机叛乱,最后直接推翻了隋朝的同治。

而一旦亡国,就很麻烦了。后世王朝(唐朝)为了凸显自己的合法性,必然要极力抹黑前朝的亡国之君,所以隋炀帝在劫难逃,“炀”就是恶谥。

而李世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评价他的,是他的儿子李治,加上老爹确实能干,所以各种溢美之词翻来覆去地用。

所以隋炀帝和李世民的印象大相径庭。

2、话语权之争,李世民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比事实本身更重要。

君不见很多无良媒体肆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绑架人民的思维。

而在古代,虽没有媒体,但是有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有记录历史的史官。

他们,是决定人物形象的重要推手。

我们看历史上的很多著名的所谓“暴君”,比如秦始皇、隋炀帝、雍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锐意改革,改革的结果,就是拿士大夫们代表的旧势力开刀。

比如隋炀帝,推行科举制,虽然没有成规模,但是这对于从曹魏时代就一路走来的九品中正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要知道,此时的隋朝高层,是士族门阀掌权,而科举提拔的,是寒门子弟,和士族水火不容。而从隋炀帝推行科举的所作所为来看,隋炀帝是支持寒门的,这就意味着他们与士族站到了对立面。

侵犯我的权益,不能打你,但是可以骂你,可以画圈圈诅咒你,把你写在历史书上供万人唾骂。

所以,隋炀帝被黑成了炭。相比之下,李世民幸运得多,他也推行科举,但是可以将责任完全推到隋炀帝身上,反正制度已经制定了,我就是个执行者,你再牛还能干不过制度吧。

这一点,李世民很聪明。

除了这些,李世民还是一个虚心纳谏的君主,满足了士大夫们的虚荣心,这为他加分不少。

而且,李世民还看过当朝史书,这也就意味着:李世民对自己的形象进行了“美颜”,这是隋炀帝没法比的。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