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商妈妈:互联网时代的全职母亲

某一天,她怀孕了,想了很久决定辞职,成为了一位光荣的全职妈妈。

有一天,她开始刷屏朋友圈,各类商品信息,图文并茂,她变成了大家“不解”和“厌烦”的微商妈妈。

做微商的动机是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家人朋友如何看待?是双重身份下的自我突破?还是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博弈?

当我们屏蔽微商妈妈朋友圈的时候,并不了解她的故事。

1

全职母亲做微商:心理压力大于经济压力

凡与“商”字有关,必然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然而在与数位微商妈妈的访谈中,其对“出于什么考虑做微商”的回答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而非经济压力。

访谈对象J:

有时候会很郁闷,甚至到了抑郁的程度……如果不是因为孩子,绝对不会舍弃工作,也是没办法,失落、郁闷都有,还有很多无奈。

害怕自己一直在家会跟社会脱节,另外担心自己不进步,婚姻生活亮红灯。

访谈对象菲:

家里经济不太好也不太坏,但做全职妈妈太闷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受不了那样。

访谈对象J毕业于浙江某一本大学,毕业后任职于某通信巨头公司,月薪在1.5万元左右,工作两年孩子满3个月时辞去原有工作随丈夫迁至某二线城市。在离职那天,J在朋友圈发状态:

J

虽说早有准备,却还是免不了失落与不舍,朋友圈已被大雪刷屏,不禁感受到一丝寒意。

2017年3月22日

小A,小B,小C

而后的朋友圈几乎都与孩子有关,记录孩子点滴的变化,其他则是转发的关于婚姻爱情的文章。孩子7个月时半夜发高烧,J在朋友圈中写道:

J

这辈子不想再要第二个!……过去的一周真的心力交瘁,庆幸的是,一切都在慢慢好转,渐渐恢复。

26分钟前

小O,小E,小H

可见,尽管辞去原有的高薪工作回归家庭是长期思虑后的选择,但也是迫于照顾孩子的压力而不得已的被动选择。在问到为什么不委托自己的父母或公婆照顾孩子时,J回答:

不想跟公婆住在一起,宁愿不上班在家……婆婆会经常念叨,出去吃个饭也心疼钱,婆婆在的时候我和老公经常会因为钱吵架,一堆事情要面对。

访谈对象菲的态度则轻松很多,她将做微商的理由简单归为“闲不住”,不甘于全职母亲的枯燥生活。这也许与她和J所处阶段不同有关,菲的孩子已经6岁,有比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她现在考虑的更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事实上,在访谈进行时,菲正在准备司法考试,打算重新工作。坦言“已经不做微商了”,因为“不想孩子跟我学天天在淘宝上买买买”。

菲怀孕前在某大型企业做销售,怀孕时辞掉工作。最开始在淘宝开设店铺卖手工皂,后来由于孩子的很多用品是从国外网站订购的,为了拼单省邮费开始做进口母婴用品代购,如今店铺已经四钻,但很久没有打理。原因是“以前挂点东西就能出销量,现在很难……淘宝禁止手作了,没有卫生执照就经常被下架”。因此她从淘宝转战朋友圈代购进口商品,卖地方特产、净水设备等。

当然,经济因素也是全职母亲做微商的原因之一,在“微商妈妈”百度贴吧中,网名为“无名小卒之鑫妈”的网友发帖问:“我们女人在家怎样才能有地位?”回复几乎全部是“必须经济独立,不用看老公的脸色”,“要有自己的事业”。

J的丈夫任职于IT行业,月薪2万元在二线城市中算是较高水平。但J希望自己能经济独立,她对这一点很自豪:

我基本没从他那要过钱,房子车子首付我都给了一半,小宝的开销也是我在负责,所以我做微商希望自己经济上能继续独立下去,没有工作,我的积蓄已经快花完了。

但丈夫对她做微商并不以为意,认为微商不靠谱:

他觉得微商在消费自己的朋友圈,赚不到钱……对微商的印象就是层层代理,虚假代理像传销一样……他之前说帮我联系老家的货源,结果也没有联系,微信(朋友圈)也没有帮我转过。

而几个月做下来J确实没有赚到钱,反而因为送了不少水果给亲朋好友赔了点钱。但她仍然在不断寻找合适的产品,坚持做微商。她相信“只要努力做事就会有进步”,对当全职母亲脱离社会非常担忧,不管能不能赚到钱,有自己的事业就是好的。

2

微商妈妈经营类型的特点

微商妈妈的经营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01

自制产品

以食品为主,如零食、烘焙,也包括家乡特产、自种水果等。这一类微商经营时间较久,能够发展成自主品牌。

谈对象阿球就是这一类微商:

我爸爸有个做了30年的批发店,我辞掉销售的工作后就回家帮父母打理店,2014年结婚了就搬出来住没工作了……因为家里种柚子,就开始在QQ上卖柚子,都是卖给朋友,卖了2000多斤,后面季节原因就没了,开始想卖其他什么东西……想起家里特产网上都没有人卖,就开始在淘宝卖特产……淘宝都是卖给陌生人,要人家搜到才行,觉得没什么突破,便开始转行做微商。

她对自己的微商经营成果很自豪,强调“我是做自己的产品,这样就知道产品品质”,现在也确实有了自己的品牌,(自称)每个月营业额做到了20万元。因为成功,丈夫甚至也辞掉了工作与她一起做,有设计功底的丈夫主要负责产品包装设计、照片拍摄之类的工作。

在受访微商妈妈中,阿球是事业较为成功的一位。然而她成功的背后是婆婆隔代承担了母职,身处福建农村的阿球对独立小家庭没有太多向往,婆婆也习惯并认同照顾孙辈的工作。自制产品需要较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并且与家族本身的资源有较大关系,大部分全职妈妈并没有这样的条件。阿球在生意做大以后开始招代理,她觉得自己是卖食品的,自己也做零售,因此尽管向不同等级代理收取代理费,还是与人们所诟病的传销式的微商不同。阿球表示:“自己的代理基本上都是宝妈。”宝妈是微商妈妈所用的自称和对同类的称呼。

02

代理产品

这一类是门槛最低且最普遍的,从供应商到最底层零售微商,每一层的进价都会加上一定数额,而等级的高低与代理费的高低相关。有些代理上游会规定代理费可以用货款抵,也就是购买与代理费相同数额的产品即成为某个级别的“代理”。

这样的模式造成很多微商妈妈进货时货物已经是几次加价以后的价格,访谈对象J就抱怨她代理的水果售价太高而少人问津,但她无须囤货,只要发布信息在朋友圈,有人下单后通知供应商即可,不用自己打包发货,能把更多时间放在孩子身上。J还表示,自己挑选时看中水果不会有假,她看到自己朋友圈有卖化妆品的,“觉得不靠谱,不敢卖,担心卖出去以后评价不好”。这也是微商妈妈与其他微商的一大区别,她们在选择产品时会倾向于食品、妇婴用品、“天然”制品,因为没有精力去调查产品质量又担心出事,也不放心。

03

海外代购

做代购的微商妈妈基本上是从给自己的孩子购买国外奶粉、用品开始。这背后是当代中国社会对本国产品的不信任,也表明年青一代开始习惯将购物的视野放到世界各地。由于国产婴幼儿奶粉多次曝出严重质量问题,很多年轻妈妈将目光转向了国外奶粉品牌,乃至奶瓶、纸尿裤等用品都不使用国产品牌。一些熟悉海淘流程的母亲开始在国外网站采购产品,逐渐做起代购生意,在朋友圈发布凑单信息,凑到一定数额在国外网站下单,赚取一定的差价。

这种模式类似妈妈互助小组,代购者和买家都是“宝妈”,除了交易关系也会交流育儿心得或者使用感受。

3

母亲身份给微商事业带来的红利

在微商妈妈发布商品信息的平台——朋友圈,微商妈妈群体在宣传产品时,会有意无意强化自己的母亲身份。如拍摄孩子食用自己所售卖的食品的照片,强调“孩子很喜欢吃这个”、“我所卖的也是我给孩子吃的”。微信本身是社交聊天工具,朋友圈更方便展现自己的生活,这也是很多微商妈妈从淘宝转向微信朋友圈的理由:“微信上有什么问题都好沟通,淘宝上我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应付起来很麻烦。”访谈对象阿球在面向代理发布的朋友圈沟通技巧中也特别强调:

除了产品也要多发自己的照片、宝宝的照片,拉近你和客户的距离,这才是微商和传统电商的区别。

人们相信母亲的道德水准,相信母亲给孩子吃的一定是安全的。在对普通微信用户的访谈中,这些微商妈妈的“围观者”也表示愿意看微商自己拍的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反感那些复制来的朋友圈。

总的来看,微信朋友圈给全职母亲兼顾育儿与个人事业提供了一个低门槛平台。由于微商是新兴事物,尚无有效监管,形式多种多样,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有时甚至与违法传销界限不清。加入微商行业的全职母亲有的收获了事业找回了成就感,有的只将其当作消遣试过就罢,当然,没有一种经营活动是一定会成功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络所有)

母亲节快乐~

朋友圈发祝福的时候记得把妈妈从屏蔽名单里拉出来呦~

网络与社会:

互联网人类学研究前沿

姬广绪 主编

2018年04月出版

本书是2016年中旬在中山大学召开的“第一届互联网人类学学术研讨会”参会嘉宾的论文集,内容涉及:重点关注互联网对人的日常生活的改变和重塑;围绕互联网作为虚拟空间所展示出的区别于真实空间的特征进行的人的行为的文化解释,理解不同主体的网络实践;发现互联网技术所支持的网络组织及其特征,讨论网络共同体的文化内涵;针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反思传统人类学研究的当代局限,同时展望人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未来的延展性和可能。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