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女子留下一千古上联,难倒了大明第一才子,乞丐:要不我来试试

众所周知,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们应该都了解,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乏文化名人。不过在古代我们称这类人为“文人墨客”,他们得意时心态犹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样洒脱,他们困厄时则会“十年一绝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般低沉,总而言之,任何时候他们总是能够找到一种方式来调节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迁客骚人”,才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了更加璀璨的点缀。而且我们还了解到似乎每一个名人背后都有过数不清的逸闻趣事,通过这些事情我们不但可以观察他们的品行以及嗜好,更可以从中领略到他们的智慧和胸怀。

在历史上文人总是离不开青楼这个地方,似乎在他们看来才子佳人、诗词歌赋缺一不可,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待在青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小编有必要解释一下,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青楼都是妓院。

有些青楼里面还有一些是专门提供文人娱乐的场所,在这里面那些倾国倾城、品行高洁的女子卖艺不卖身,由于她们从小都受过极为严格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教育。所以,有的时候她们的才华巾帼不让须眉,也会让一些文人墨客汗颜。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述一件和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相关的一件事情,我们知道文人最喜欢的莫过于舞文弄墨了,尤其是在盛世太平的年代,这些人就更加喜欢吟诗作赋、皓首穷经,有的是为了显露自己的文采,以博得世人的赞赏;也有的是为了讴歌太平的盛世,为后世留下千古绝唱。

解缙字大绅号春雨,属于现在的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曾官至内阁首辅。不过很明显解缙的才气让人羡慕,而一般这类人往往给以一种特立独行眼、恃才傲物的感觉,而解缙就是这样一类人。据史料记载,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小的时候聪颖绝伦,被誉为“神童”。

他在洗襁褓之中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开始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7岁时能够写文章,12岁通读《四书》、《五经》并贯穿义理。1387年18岁的解缙参加乡试名列榜首(即后人所称的解元),第二年解缙中进士,也正是因为年纪轻轻便有着如此之高的荣誉,解缙变得更加目空一切,整日自诩自己才高八斗、天下第一。似乎这个时候解缙已经忘记了古人所说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一日闲来无事,解缙陪同自己的三五好友在大街上游玩,几个人走累了之后就来到了一家青楼里面歇息。青楼也因为来了大明才子解缙而开始热闹了起来,而此时青楼里面的才女也开始各展所能,以试探这位大名鼎鼎的才子是否果有真才实学,一番比试下来,解缙毫无怜香惜玉之心,将这些平日自诩青楼才女的美女们一个个比得落花流水、甘拜下风。

只见这个时候,一个雅而不俗、艳而不妖的青楼女子款款而来,对着解缙说道:“小女子敬仰解才子大名,也曾拜读过一些大作,如今有幸得遇君颜,特向公子请教一番,还望公子不吝赐教”。解缙这种文人最喜欢和美女相交,如今看到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前来和自己主动搭讪,顿时喜不自胜,自然满口答应。

女子说出了一个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这句对联的精华之处妙在,第一个解读音(jie三声),第二个读解(xie四声),第三个也读解(xie三声),整体意思就是“一杯清茶为解缙解解渴的意思”。然而,任凭这位自诩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如何抓耳挠腮,愣是没有想出下联,

关键时刻,一位身做朴素让人远远望去就如同乞丐的一位老人发话了,要不让我来试试,只见老人仔细端详之后,便脱口而出:“七弦妙曲,乐(le四声)乐(yue四声)乐(yue四声)府之音”,对联对出自然引得满堂喝彩。解缙好不尴尬,赶忙走上前去询问老者尊姓大名,只见老者微微一笑:“一山还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说罢拂袖而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