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9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清代书家傅山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国书法的至高境界。艺术大咖毕加索也曾有一句话,意思大致相同——我花了一生的时间,才学会像孩子一样画画。

那么,这些大师们在儿童时期到底画的如何,我们今天来揭秘一下。

Le Trou Dans La NeigeBruno Coulais - The Chorus (Les Choristes) [Original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埃贡·席勒

席勒在 10 岁时曾画过自己的初恋。

她叫玛格丽特,是席勒口中“美丽的,妖娆的动物”。在给女孩的情诗中,他曾写道:“看着你,让我的心脏很痛。我爱你。”有时候他还会带着吃醋的语气说:“你每个周日都不在家,你都到哪儿去了?”

初恋 | 10 岁

玛格丽特是席勒的邻居,一名老师的女儿。只是,关于她的资料极少,而席勒也只画了这一幅关于她的画。

后来,他在这本速写簿上陆续画上了风景速写和人像画,可以算是席勒最早的作品。

毕加索

毕加索是受正统学院派美术教育成长起来的。

7 岁的他,画起学院素描已经有模有样。9 岁时完成的《斗牛士》已是经得住细细品酌。

斗牛士 | 9 岁

14 岁,他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院高级班时,已经可以画得像拉斐尔一样真实,被人们感叹为“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才”。而如他所说,在后期的创作中,他却用尽所有时光去学习像个孩子那样画画,找回遗落在童年里的自由。

保罗·克利

22 岁那年,克利与雕塑家赫拉一同赴意大利考察文艺复兴艺术,回到家乡后,偶然翻出幼年时期的一些绘画,其中包括这幅 4 岁时完成的速写,他自我评价道:“它们是我至今最出色的作品。”

在此后的艺术生涯里,这位包豪斯老师始终颂扬儿童创作中的美,如他的作品一样,天真地看待万物,冷静地完成创作。

速写 | 4 岁

草间弥生

10 岁时,草间弥生被诊断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她看到的是一个布满圆点的世界。

也是在这一年,草间用铅笔画了一幅母亲肖像,画中的圆点就是她看到的“真实景象”。在当时,这个孩子并不清楚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她天真的以为所有人都是如此。

一段时间后,草间的病症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她说:“当我独处,我总看到幻影,当我夜晚穿过水稻田时,天空中闪烁着很多光芒,然后掉了下来。当我去一个紫色的空地,紫罗兰就会像人类一样对我说话。我被这个声音吓坏了,我画画是因为我想逃脱这些感觉。”

无题 | 10 岁

萨尔瓦多·达利

达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那时他已经创作了不少作品。

他总是热爱着儿时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罗尼亚海岸。而这些元素,不仅作为背景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成熟期的绘画中。

山脉 | 6 岁

烟花 | 8 岁

乔治娅·欧姬芙

欧姬芙成熟期的作品中常充满同色调的细微变化,组成具有韵律感的构图,某些时候,欧姬芙画中的物品外轮廓,让观者感到此物品的清脆和柔软感。

而 14 岁完成的这幅素描画,已具备欧姬芙的独特气质。

无题 | 14 岁

安迪·沃霍尔

小时候,安迪曾经历过三次精神崩溃,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在他 8 - 10 岁的这三年。

那几年夏天,他都是闭门不出、躺在床上度过的,听着收音机,抱着玩偶,剪着纸娃娃。他总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不受欢迎,没有人会对自己倾吐心事。还好,母亲给了他大量的关爱,不时找来彩色杂志、漫画,这些无形之中影响了他日后的作品。

安迪喜欢涂涂画画,每当他完成一幅好的画,母亲便会奖励他一条巧克力棒,并鼓励他给画上色

肖像 | 10 岁

阿尔布雷特·丢勒

素描大师丢勒少年时追随父亲习艺,13 岁时就能逼真的画出自己的肖像,19 岁时为父亲所画的素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绘画功力,甚至可与早 20 年的达·芬奇相媲美。

自画像 | 13 岁

爱德华·霍珀

霍珀 9 岁时完成的《看海的小孩》最为动人,这或许只是一幅写生画,但却预言了他一生创作的孤独底色。

看海的小孩 | 9 岁

人生,有的时候需要做减法,但最不应该减掉的,就是那份童真。

祝大家儿童节天真。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