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媒体,有一张著名的照片:一艘中国驱逐舰勇敢地冲向六七倍于自己体积的前苏联“伏龙芝”号巡洋舰。中国军舰的无畏精神,让日本人深受震撼。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当时发生了什么呢?

日本媒体拍摄的当时的场景

1985年11月,“伏龙芝”号巡洋舰在前往太平洋舰队途中,进入东海。中国派出旅大级导弹驱逐舰、1艘“江沪”级导弹护卫舰。与此同时,韩日也派出了军舰监视。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国驱逐舰“忽而冲向伏龙芝的前方,猛然又迂回到其右方”,韩日军舰则只是远远跟随。“伏龙芝”在没有出格举动的情况,一路北上,最终抵达海参崴。旅大级满载排水量3600吨,而“伏龙芝”号巡洋舰的排水量达到2.4万吨。照片中的中国军舰,应该是133重庆舰。

经过现代化改装后的重庆舰

然而,“伏龙芝”号巡洋舰加入太平洋舰队后,只执行了两次任务,1992年编入预备役,1999年退役。133重庆舰1983年加入东海舰队,2014年退役。

两艘军舰虽说都已经退役,但命运不同,各自海军的走向迥异。“伏龙芝”号巡洋舰几乎是太平洋舰队最后的荣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再也没有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提案。今年春天,俄罗斯的“完美”号多用途导弹护卫舰将服役,但这艘军舰已经建造了11年,排水量只有1800吨。俄罗斯军事专家谢尔盖·伊先科说“我相信,全世界也没有这么慢的记录”。

完美号轻型护卫舰

中国军舰制造则如雨后春笋。俄罗斯媒体说,中国在造船领域领先全世界,俄罗斯曾经是中国的老师,但现在却再也赶不上学生,差距看似不大,实际上却差着深深的鸿沟。

052D驱逐舰

可以看到,中国军舰制造实力已经足够强大,而为之配套的武器、电子和动力系统等,也在形成自己的体系,当然在个别方面也还需要学习提升。中国军舰的增加,是在为过去补欠账。如今蒸蒸日上的海军,其背后是中国整体实力为支撑。与其说谢尔盖·伊先科在感慨两国军舰制造能力的变化,不如说是在感慨两国综合国立的变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