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的热播,海外IP又火了起来,改编优质海外IP为影视剧带来噱头热度,令作品有了良好的人物设定与故事基础,但忽略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移植,就会适得其反,《深夜食堂》、《麻烦家族》就深深印证了这一点。

日本9.1分的《深夜食堂》被翻拍后,第四集后,就有近26000人冲进豆瓣给出了2.3的评分。全网吐糟,收视率更是惨淡,双台联播黄金档最高0.653,最低0.48.

海外IP本土化:翻拍海外IP不是一件小事,更要用心

《北京女子图鉴》则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好口碑,尤其是女主陈可一路走来的打拼经历,让大多数女性都表示感同身受,网友纷纷评论到,看了《图鉴》刷新她们三观的为人处世方式,给了幻想在泡泡中的她们当头一棒,保持一份理智和坚强,不迷失在华丽都市的灯红酒绿之中才是如今最重要的坚持。

都是翻拍海外热门IP,但《北京女子图鉴》与《深夜食堂》的效果却截然相反,海外IP究竟该如何翻拍

翻拍不等于翻译

中国版《深夜食堂》剧情完全copy日版,没有熟悉的街头烧烤摊、大排档,没有西瓜、啤酒喝撸串儿,有的是一家通宵营业的日式居酒屋开了中国分店,穿着居酒屋服装的老板虽是中国人,却三句不离料理,端出来的是不熟悉的鱼肉拌饭、红香肠、炸鸡。本以为能看到相媲美《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各色美食,然而却是满满的老坛酸菜。

海外IP本土化:翻拍海外IP不是一件小事,更要用心

中日文化隔阂并不小,剧情复制容易,但也要合理。《深夜食堂》中“三姐妹”抢男朋友,一个女孩抢走了另一个女孩儿的男朋友,好朋友之间却毫无愧疚,这样的剧情完全就是违背了我国传统价值观。难免让观众吐糟。

反观《北京女子图鉴》,摒弃原女主在日本社会“阶级进阶”的成长脉络,转向以情感、生活和职场等多维角度描写女性成长,并对原著中的话题事件进行筛选和重构,呈现北京职场女性关注的重点。

人设本土化,主人公应该有“我国”个性

由于每个国家的生活文化不同,每个国家的生活习惯和认知就有很大区别。

吃泡面在日本很正常,但翻拍后的《深夜食堂》中的泡面三姐妹就显得不合适,热爱减肥的中国女性是不大会在大晚上吃油腻的方便面的。人物上更没有接地气,日本的龙哥是黑社会,一身黑色西装语气冷峻,而中国的龙哥是个物流公司的老总,服务人员走高冷范,这与人设完全不符。

海外IP本土化:翻拍海外IP不是一件小事,更要用心

日本对第三者很宽容,而在我国,提到第三者就让人让人咬牙切齿。因此《北京女子图鉴》在人设上没有完全照搬照抄女主的经历,把女主当过情妇的情节转而变成陪伴老板身边吃饭的剧情,女主被老板的一股柔情感动的时候,得知其已婚的事实,最终二人还是分道扬镳。这样一变,就完全可以让国内观众理解接受。

细节成就本土化的极致

剧情本土化是基础,人设本土化为剧集加分,而细节本土化就是追求极致。

细节本土化,不仅仅简单替换两国之间的标签化因素,而是要带入整个本国的社会生活背景,以本国本土生活为角度拍出韵味,找出共鸣点,拍出自己的情感。

做到剧情和人设本土化就实属不易,在追求极致本土化的路上,美版《无间风云》让人大呼惊喜。

港版《无间道》开篇就是韩琛带着手下在庙里祭祀,感谢佛祖保佑,让他获得了今天的地位。明显表现了国人对宗教心、惧的态度,一方面感谢佛祖保佑,一方面又不相信算命的话,是一种在尊重宗教的情绪下与自己宿命的抗争。

美版的《无间风云》,在科斯特罗在咖啡厅羞辱神父的戏中,科斯特罗对神父说在这个街区上上帝不管用,自己才是万能的,生活要自己创造,他的行为都是对宗教的背离,表达了一种完全凌驾于宗教之上的奋斗关。

海外IP本土化:翻拍海外IP不是一件小事,更要用心

总之本土化不是简单的替换两国之间的标签化元素,而是带入整个中国社会的生活背景,以本国本土生活为角度拍出自己的韵味。

每个人对于社会、生活、家庭都有极为私人化的感受,但同时也有身处大时代下的共情之处,翻拍IP的意义在于找出与中国观众的共鸣点,将脱胎于国外的故事拍出自己的情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