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展军校风采!陆军装甲兵学院参加全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亮点频出

参赛选手合影

把创新种子植入学员心田

■吴继宏 解洪宇 纪伯公

一个个造型各异、身怀绝技的机器人选手攀爬壕沟如履平地、极速漂移灵活自如……这是日前陆军装甲兵学院参加2018年全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时的精彩一幕。

陆军装甲兵学院学员自主制作的空中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近六十项作品亮相赛场,以一等奖17组、二等奖16组、三等奖14组的优异成绩位居全国和全军参赛院校前列。近日,笔者走近该院“创新团队”,探寻他们获胜的密码。

寻找合伙人,创新不是单打独斗

我只会简单的电路结构,我能参加吗?学员陈浩回想起报名参赛时的心情既庆幸又激动。就在半年前,他还是科创方面的“菜鸟”,对机器人知之不多

有技术可以学,没有作品可以制作。”去年10月,在教员张小明的鼓励下,他毅然加入了学院科研学术处指导的创客工作室,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创新历程。

向评委介绍舞蹈机器人

“我擅长编写程序。”“我主攻视频制作。”“我负责创意构想。”……在一次创客交流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陈浩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合伙人”汪宣召和盛鹏。

深夜,熄灯号早已响过,而创客工作室内却依旧灯火通明。如何避免机器人在复杂路面侧翻?如何保证跃障的精度和准?……比赛前一个月,一个个接踵而来的问题困扰汪宣召良久,令他无法入眠。自从参赛以来,加班熬夜、“泡”图书馆早已成为队员们的家常便饭。

“可以用履带防止侧翻啊!”“合伙人”盛鹏提出了妙想,三个人的想法一拍即合。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决定采用“同轴传动+转动”的履带装配模式。历时一个月的组装、编码、调试之后,机器人终于完美亮相。

研究生学员王雪在答辩中

去年8月,该院成立了由车辆工程系、信息通信系、兵器与控制系等不同专业教员为主的的导师团队,通过系列讲座、赛前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员梳理融合计算机、电工学、机械等知识体系,做到了将“死知识”转换为“活能力”。

学员路森擅长程序设计,但面对复杂的电路板结构,感到无从下手。在工作室的推动下,他找到适合自己的队员和指导教员,设计工作稳步推进。

越战越勇,创新并非一路坦途

虽不见硝烟,不闻炮鸣,仿人搏击项目的赛场上却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息。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杨明宜操纵机器人迅速向对方发起攻击,没料到,他的迷彩机器人在这时闹起了“情绪”,刚走出几步就玩起“任性”,趴了窝,队友刘驰急得直跺脚。

原来,由于比赛前调试过于频繁,腿部舵机严重过载而烧毁。未战先败,让杨明宜有些心灰意冷。

调试机器人

“创新不会一路坦途,承受挫折在所难免,要敢于向困难亮剑。教员的话让他重新燃起斗志“明年我一定要赢回来”。

同样历经坎坷的还有郝云鹏。在2017的比赛中他的设计虽然获奖,却让评委“挑了刺”。“你的动漫设计虽有创意,却没有军味。”赛后的质疑让郝云鹏心里不是滋味。

今年比赛,他大胆创新,凭着一股拼劲,愣是找到了突破口,与队友成功完成了无人坦克的构想与制作。上百次的修改装备外形、调整内部结构、优化视频效果,前后历时3个多月,无人坦克最终在此次大赛中大放光彩。

“我们设计的无人坦克不仅便于隐僻和机动,而且集攻、防、救护于一体……”答辩阶段,郝云鹏军姿笔挺,动作和言语干脆利落,给所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的作品很贴近部队未来需要,你的动作也让我们感受到军人的作风。”评委的一致肯定让郝云鹏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军队参赛选手,骨子里就该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把最完美的作品、最扎实的作风展现出来。”手握证书的郝云鹏深有感触地说。

检讨复盘,创新不能自我满足

军队院校集体合影留念

“我们与地方高校专业选手比,在机器人的制作、调试、编译等方面还要多学习。”国家级大奖面前,研究生学员王雪清醒的看到不足。载誉归来,“创客”们复盘总结比赛得失,把参赛机器人彻头彻尾“摆弄”了一遍,继续研究改进。用他们的话说,把每次比赛当打仗,知己知彼才能稳操胜券。

走进创客工作室,李媛州教员正带领学员改进完善空中机器人飞行程序,增加开放新功能。同时,她还将指导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方法和注意事项编辑成册,备战下次大赛。

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国防科技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高智能、多功能、高效能的机器人走上演兵场。”教员张小明如是说。张小明自2014年就指导学员参赛,他更加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员在创新路上敢想、敢说、敢做。

创新永无止境,大赛中拿到好名次,展现军校风采只是一个小目标。见世面经风雨,把军人的作风和创新的种子植入学员心田,才是最大的收获。

为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学院将加大开设《仿人机器人原理与设计》《机器学习》等自主选修课力度,丰富“第二课堂”,为学员提供创新平台和资源。目前,结合新专业“无人作战工程”,学院正在积极筹备“小型无人平台”竞赛。

这样的军校,就问你想不想来!

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来源 | 中国陆军(ID:army81cn)

作者 | 吴继宏 解洪宇 纪伯公

刊期| 20181026期

本期编审:钱晓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