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小患者,近视100多度的时候,家长听信了外面一些机构的夸大宣传,花了6万多块钱让孩子在那治了两年,度数升到400多度。家长特别后悔。”昨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屈光中心医生梁巍说,这样的家长太多了。

一个视力表,里面就有猫腻

视力表里藏猫腻,大连一位家长花6万给孩子治近视,度数还蹭蹭往上涨

左侧的视力表比右侧更容易辨认,右边的才是标准对数视力表。

“没有一个机构敢于散瞳测孩子真实的近视度数,因为这样他们就露馅了。”如今市面一些机构常常打着这样的旗号吸引家长:轻松摘镜、治愈近视散光等等。而一些家长带着孩子去了之后在短时间内确实感觉到孩子的视力大大提升了。屈光中心医生梁巍告诉记者这里面的道道儿可不少,就拿视力表来说,里面就藏着猫腻。

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不一样的视力表,测出来的视力差别会很大。国家对于视力表有明确的标准,视力表的印刷墨色、视标尺寸、放置距离、高度、视力表的照明都有严格要求,这些都是可以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一些机构第一次带孩子检查会使用比较难以辨认的视力表,经过一段治疗后,在进行视力检查时使用易于辨认的视力表,或通过操纵视力表的距离、灯光照射明暗等等会使孩子的视力看上去明显好转。而家长根本不会意识到,所谓的视力提升,其实是视力表的杰作。同样的,通过人为的诱导、操作,电脑验光也可以掺水分。

有些家长奇怪,孩子在某些机构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视力确实提升了,看东西明显清晰了。医生表示,大脑对不清晰是有一定的容忍范围的,超过了这个范围,才会感觉到不清晰。当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可容忍范围扩大,原来不清楚的东西,大脑也会认为清楚了,这其实不是提高视力,而是训练大脑。所以这样的机构是不敢让患者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的,因为一旦视觉清晰了,大脑就会选择清晰的范围,而无法容忍模糊图像。这种做法恰恰击中了家长的内心,他们相信了外界传说的“眼镜戴上就摘不掉了”,更加相信这种骗局。当近视的度数不断增加,有一天超过了大脑可容忍的范围,就再也看不清了,真相也就大白了。

对于近视家长有着几大误区

第一,只要还能勉强看得见,就不用去医院检查。

第二,近视以后不当个事儿,反正可以做近视眼矫正手术。

第三,明明400度,只配300度。

医生表示,家长对近视的认知应加强,即便是轻度近视,也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孩子年龄越小,调节波动越大,这时仓促的配戴眼镜或者佩戴度数不正确的眼镜,反而会让孩子视物更加疲劳。孩子近视得越早,以后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高度近视眼患者由于眼轴变长,会可能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脱离、劈裂、黄斑裂孔、玻璃体病变等。

很多家长不清楚这些潜在危害,以为近视没啥大不了,将来做近视眼矫正手术就行了。其实,近视度数可以矫正,但眼底形态是无法改变的。那些高度近视眼可能导致的眼底病变风险依旧存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眼部健康检查,重视每年的眼部体检,发现问题及早治疗是关键。

寒假屈光中心迎来就诊高峰

记者了解到,寒假以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屈光中心迎来就诊高峰,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待200个小患者。“平时孩子忙,我们也忙,但孩子总说看不清黑板,这不,放假第一件事就带她来查查视力。”检查发现这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已经有200度近视了。屈光中心梁巍医生解释说,近视和她的高强度近距离用眼加之户外活动不足有关系。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可以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来延缓近视的进展。

据梁巍医生介绍,密集的课业安排,加上户外活动不足、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安排以及读写姿势不正确等,导致孩子的视力悄悄亮起红灯。一个学期过去,有的孩子近视度数甚至能增加100-200度。近视进展也有一个过程,如果不及时干预,一旦进展为高度近视可能对孩子以后的眼部健康埋下隐患。

户外活动对保护孩子视力非常重要

日常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营养、多做户外运动,注意读写距离,增加空间亮度,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长,间断给予休息放松,不在活动中看书,这些都是预防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好方法。提醒家长,户外活动对保护孩子视力非常重要,建议在保证每天两小时有阳光情况下的户外运动,尤其在假期增加孩子户外运动时长,家长可以多陪孩子打羽两球、滑冰、逛公园等。

文:大连晚报记者 常婷

图: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