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笋时节,也是山区人家制作笋的最好时节。

这次要和大家说的是大片大片的勒笋。

前段时间,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勒笋的生产基地——义桥镇南坞山区,家家户户忙着晾晒勒笋,农户们用这种方式保留春天的鲜味。

立夏已过,毛笋时节即将过去,勒笋制作也进入尾声。在义桥镇云峰村邵国庆家里,周大姐拿出最后一批压制完成的勒笋,趁着晴好天气进行晾晒。

一大早,周大姐从邻居家里借来一张大篾席子,摊在自家院里。“勒笋第一遍晾晒最好平摊在篾席或竹匾上,等到水分稍干,再用细线,一片一片串起,挂在竹竿上晒。”周大姐说。

勒笋的制作过程不算少,要经过煮熟、压榨、洗净、晒干等几个步骤,虽然过程繁琐复杂,但容易操作,因此山区群众几乎每年家家户户都有制作勒笋的习俗。

这批拿出来的勒笋还是周大姐大半个月前压制着的。今年,周大姐为了制作勒笋方便,专门打造了一个铝制框。以往制作勒笋,农户们都会用木板、石块进行层层压榨,费力费时。

现在,基本家家户户用上了千斤顶,效果好,时间更省。周大姐将每天挖来的笋煮熟以后,全部放置在铝制框内,然后覆盖一块木板,用千斤顶加以压实,高一米的铝制框共压制了三层毛笋,最后在上面加水隔绝空气,周大姐说,“这样压制的笋可以保鲜很久,即使不及时拿出来晾晒也不影响品质。”

收起千斤顶,舀掉最上层的水,周大姐好不容易打开木板,将压制完成的勒笋一片片取出,装在竹篮中,拿到阳光下曝晒。大致2-3天,晒干的笋即为勒笋了。在南坞山区,晒笋多的人家,每年所晒勒笋可达三四十斤。

勒笋可以贮存相当长时间,一般在过年时取出来,用水浸泡10-15天,经切细后可与猪肉同烧,或单独加其他配料烧煮,就可成就一道美味。

据了解,制作勒笋的传统技艺至少可追溯至明代,至今已达600余年,代代相传。山区村民从孩童时代开始,就参与并熟悉这项生产技艺。此项传统生产技艺解决了竹笋旺产时吃不完的尴尬,成勒笋后可以长时贮存,随时可以食用。为使这项技艺能够得到传承,2015年,义桥镇便将这一技艺申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南坞山区农户还一直延续着这种传统手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