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人格理论概论

1920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人格理论,强调人类有许多原型的本能,而这些不同的本能可以用”思想、情感、感觉、直觉”这四个心理学功能来分类。此外他还把人的性格差异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并相信这种性格差异会决定并限制一个人的判断。

”内向型/外向型”是心理动能的方向,表明人在与外部环境和人事互动时思维能量的流动方向; 而”直觉型/感受型和思考型/感觉型/“则是不同类型的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于是他就用这四种心理功能与心理功能”内外向”的划分,区分出人们的人格(性格)类型。在此基础上,荣格提出了”功能类型”或者叫做”心理学类型”之说。

荣格的这一心理学理论,奠定了观察和分析个人性格类型的心理学基础。这是人类第一个系统划分人格类型的理论,为后来进一步分析人格类型和解读个人性格开辟了一条通道。

MBTI的诞生

20世纪40年代迈尔斯和母亲布里格斯,在研究荣格的《心理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用于鉴别不同类型人格的测试量表,并命名为MBTI个性分析指标。

MBTI第一张量表1942年问世,将荣格原有的四大类型发展为包括人类所有行为的16种外在状态模式,为帮助人们了解个人性格倾向和思维类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MBTI的概念

是一套包括各种指标的表格,以测试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的人们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因此,它是一种性格测试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MBTI结果描述了什么

描述出正常的健康人之间由于性格差异而产生的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差异。所以MBTI是一种性格类型的划分理论,我们目前沿用的最广泛的性格分类方式,共分为16种性格类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