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时代是鱼龙混杂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明末的士大夫在经过近四百年的元明专制统治之后竟然没有了宋末的热血和气节,已经分不清应该效忠哪个王朝了,昏然不辨华夷。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明人议论未定,满人已过山海关!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当大明君臣正在争辩是迁都南京避难或者死守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入京城,慌乱之下,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的歪脖子树上,至此大明王朝结束了她的宿命,为后人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慨叹。然而与宋亡时群臣纷纷赴死不同的是,大明的士大夫们都躲了起来,躲到了自己的庄园、自己的大片土地上。他们在等待新君,在等待新王朝在继续经营自己的土地,也许他们什么都没有等待,他们眼里只有他们自己。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在此之前,豪情满怀的朱由检登基之后,便大刀阔斧除掉了阉党魏忠贤,成中兴之势。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十年后,大明便灭亡在他的手里,他可是比他的前任勤政的多的,他的前任是有名的木匠皇帝,他的前任还重用魏忠贤来治理国家。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这一切都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魏忠贤死之后大明王朝却戛然而止。问题出在哪里?东林党之罪。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明代的财政在万历之前以农业税为主。而张居正改革重在税收,重点从征收收农业税,转移到征收工商业的税收。这自然大大触动了江南的工商利益集团,在这个背景下,东林党开始形成。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张居正一死,他们就废除这个税收制度。想逃税,没那么容易!万历皇帝心知继续征收微薄的农业税,不但国库不够用,而且农民也无法忍受。万历仍想方设法从江南的资本家中收入税收。由于管理外库的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只收农业税,万历便把工商税收到内库。这就是所谓的万历贪财之谜。而实际上,万历三大征所用的钱,正是内库的工商税。

通过廷击、红丸、移宫三案的精彩演出,东林党终于在万历死后第一次把持了朝政。他们马上逼迫泰昌废除了各项工商税收。充分暴露了东林党作为资本家代言人的角色。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当时中国各地区的发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发达,而几乎不用交什么税。北方各省的农民则难以忍受高高的税收,一遇到天灾更是食不果腹。辽东战事吃紧,国库空虚。怎么办!?正是这种背景下,魏忠贤出现了。怎么做的,当然是找东林党人交税。经过几年时间,国库开始又充足起来。各地开始出现魏忠贤的生祠。东林党怎么坐得住呢!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天启的死是好机会。崇祯站在了东林党一边。东林党欲杀魏忠-贤而后快,然而崇祯只免除了他的职务,令其守陵。魏忠贤忧愤而死,崇祯厚葬之。东林党又掌权了。当然,废除工商税是第一步。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至于辽东,怎么少花钱怎么搞。辽东缺饷,愈演愈烈。加上各层军官的层层盘剥,士兵拿到手的很少,士气及为低下。明军的将领天天写奏折要钱,崇祯皇帝一筹莫展。东林党则指责辽东军官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贪污军饷。节流往往流于道德说教;不开源怎么行!当然,东林党不会增收工商税,负担自然又落到农民身上。终于等来李自成。

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魏忠贤这个人,由于他和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的矛盾,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了。其实魏忠贤不过是天启手里的一把刀而已,天启一死,崇祯不用这把刀,这把刀就一点用没有。魏忠贤当权时还能把满清挡在关外,还能有宁远,宁锦大捷,袁崇焕最多辞职还乡,而魏忠贤一垮台,满清立刻打进关内,包围北京,而袁崇焕想求一副全尸也不可得。不知东林党之罪,便不知魏忠贤之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