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三哭,哭得像花儿一样

01

第一哭

与冯巩

如今,冯小刚的爱哭几乎无人不知,就像他本人一样著名。

以至于梁宏达都能说冯小刚是影视界的刘备,江山是哭出来的。

但我觉得这话不对,刘备常常是假哭,冯小刚是真哭,刘备能摔孩子,而冯小刚则只有拼命护着。

这不管是真正的孩子,还是电影那个孩子。

众所周知,冯小刚的女儿是先天腭裂,当初一出生,医生就曾跟他说,你们如果想放弃,医院可以负责处理,给你出具证明,再生二胎,但冯小刚一点都没犹豫,就说了一句,我不放弃。

医生说,她长大后叫叔叔,会说成“呼呼”,冯小刚说,呼呼就呼呼吧,谁叫我赶上了呢。没准我女儿长大了是思想家哪。

你看,这是医院要摔孩子,人家冯小刚决不会摔,他经常摔打自己,倒是真的。这样的一个人,你很难想象,他会像刘备那么权谋。

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破医院呢?想不明白。

关于冯氏之哭,人们最爱说的,往往是那个与叶京有关的段子。

叶京拍的那部挺火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有一个角色,既穷又丑又猥琐,还贪生怕死,见色忘友,满身油腻。

他整天跟在一帮大院子弟后面混,动不动就被人涮,动不动就哭鼻子,可还是贱兮兮地黏着。

他长得像冯小刚,又名冯裤子,后来还做了导演。

这影射的当然就是冯小刚。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利用更聪明的人,人们说,这是叶京的评语。

“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多少次他都在王朔面前痛哭,光在我面前就有好几次。”

人们也说,叶京这句话就是依据。

那么叶京所谓的利用,当然主要就是指冯小刚对王朔的利用了,因为王朔是冯小刚的起点,他的恩人。而且当王朔出事的时候,冯小刚还曾只顾一个人撒欢,当后来又要用到王朔的时候,他又会来哭。

这事看起来的确是这么回事,可是,渴望成功,梦想出名,难道错了吗?

你一个处于底层的人,要想打破阶级壁垒,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要得了面子和架子吗?你这时候不善于“做人”还能怎么办呢?

社会关系之中,有多少不是利用的呢?不利用聪明人,难道要利用蠢人?利用蠢人的倒才是真正的混蛋。

人家王朔可是中国一大奇才,那时候代表的是汹涌的思想文化潮流,我怎么就觉得冯小刚能拜服才能和文化,老往王朔那跑,老去黏王朔,这倒说明他有眼光,有追求,很向上呢?

当然,他一有矛盾就哭,这似乎不大好。姑且先认为他天生是林黛玉体质吧。

而且,王朔当初那出事,本是体制问题是不?冯小刚难道解决得了?他难道能王朔一去,就不过了,要跟电影里一样,去做大侠,去清高,甚至于去殉情不成?

他若解决得了,那他成为大腕之后,也就用不着为了播出、档期什么的,求爷爷告奶奶,去当那憋屈小媳妇了。

中国的导演,并不都要靠王朔,冯小刚当时那做法,并不能算是小人,王朔势微之后,他还能去哭,去求他重归于好,这实在不该给那么大的差评——

所以我从中看到的,倒更多是冯小刚早期无奈的卑微、屈辱的挣扎、拼命想好的顽强、做人的明智,和大院子弟高高在上的俯视度和优越感,倍儿令人唏嘘。

冯小刚在他那本《我把青春献给你》,曾说到他和冯巩的一次哭:

那时候他还在帮冯巩写小品,过得很不得志,有一天他和冯巩都喝高了,坐在马路上互诉衷肠,最后说到委屈处,两个人竟抱头痛哭。

说完了,哭完了,冯小刚最后竟躺在冯巩大腿上睡了一夜,朋友们最终,却是在天快亮的时候,才在白石桥路边“拣”到他们的。

我想,这个中滋味,大概也只有冯小刚自己能够体会了。

冯小刚三哭,哭得像花儿一样

02

第二哭

与王朔

冯小刚知道王朔,是因为郑晓龙,那时候他还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

1985年某一天,郑晓龙看王朔的小说,骂了一句真他妈孙子,这引得冯小刚也去看,结果冯小刚看完了,也骂,真他妈孙子。

这孙子既然引起冯小刚极大兴趣,所以冯小刚一逮着机会,马上就去拜访了。冯小刚与王朔伟大的结交终于开始,冯小刚当时说了一句:抬头看到北斗星。

在王朔朋友圈敬陪末座的冯小刚,才能当然是有的,所以这就引出了叶京那句著名评价。

人家叶京当时其实还有后半句呢,冯小刚一听到别人说什么段子,立刻就能用上。

这当然就是说,冯小刚是极善于借鉴、学习、山寨、活用的,你断章取义瞎误导,纯粹指向人品,这根本就不关叶京的事。

做导演的需要从作家那里获取题材、灵感,甚至半成品、成品,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说冯小刚傍作家的路子其实也没有问题。如果你硬要说那时候王朔等都中了冯小刚捧人的绝技,这倒算不得大错。

有谁会不喜欢听好话,能拒绝崇拜、奉承你的人呢?只不过“京片子”王朔捧杀的功夫其实也是一流,他们有时候就当是玩而已。

合作关系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以冯小刚当初对商业片的热衷程度来看,他当然是很功利的,所以冯小刚与王朔在理念上也经常会有冲突。

但冯小刚与王朔最大的矛盾,却到底还是因为这件事:

1997年,王朔的“灰色”人生观遭到批评,山雨欲来风满楼,王朔抵不住压力,只好决定出国。

形势如此,王朔走了,那时候如果《甲方乙方》还挂王朔名字的话,很可能也会像《我是你爸爸》一样被毙掉,所以冯小刚就没挂。

此片一出,异常火爆,但是王朔却就因为这个原因,跟冯小刚反目了。

王朔当初走的时候,虽然曾说,你有机会活,就不要一起死,我们分开吧,但按照常理,他当然还是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他落难之际,两肋插刀的,所以他那时候就干脆把冯小刚送来的五万块钱扔回去,表示再也不插手影视圈的事了。

冯小刚因为某种原因,对不起朋友的事着实不少,比如叶京当初之所以要用冯裤子来恶搞冯小刚,那据说就是因为冯小刚太鸡贼。

他曾以帮叶京搞到投资的承诺,拉叶京去帮忙宣传《甲方乙方》,但最终却并没有兑现。

还有冯巩。

当初冯小刚和郑晓龙合编了一个剧本,《大撒把》,是冯巩拉到的投资方,他们本来也商定由冯巩来主演,但这件事最终却因为北影更看好的是葛优,而变卦。

北影给冯小刚的是两条出路,要么劝说冯巩放弃,要么撤回剧本,冯小刚当然不肯放弃这个机会,只有牺牲兄弟。

这种事要出口,冯小刚当然是很难为情的,谁知道人家冯巩一听话音就明白,马上说了一句,兄弟,对你好就行,我怎么都成,你千万不要为这事伤神。

他甚至连投资都继续支持,没事昂,都是我兄弟,一句话的事,你只管拍行了。

这事可是冯小刚自己说的,所以他后来就很愧疚,觉得既伤害了朋友,也伤害了自己。

人在名利场混,只怕哪一个都会有此类事,有愧疚,但是却一定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冯巩那样大度,始终还待冯小刚为手足的,所以等冯小刚功成名就之后,再想起这些事时,就很想挽回了。

人过半百,世事看透,功成名就,本性回归,人生最缺的就是真正的朋友,这却就是后来冯小刚要为友谊洒泪,主动来与王朔、叶京等重归于好的原因。

这些家伙那时候当然也都反过味来了,何况冯小刚对王朔也是真敬佩,真感恩,于是大家没经过多少扭捏,就相逢一笑泯恩仇。

冯小刚三哭,哭得像花儿一样

03

第三哭

为芳华

冯小刚是靠贺岁片成名的,他早期的电影都带有很强烈的王朔色彩。

那就是主角都是小人物,都挺边缘,都有点没正形,都还挺能调侃,但也都自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不成坏人。

他们由于还有着某种特殊的聪明,于是走着走着,就总会翻转为某种英雄。

平民阶级的英雄。

但是冯小刚也有自己的色彩。

他不像王朔那样深度讥刺、玩世不恭、冷嘲热讽,不但留有更大的余地,还在影片中注入了他特有的温和、温馨、温暖和温情。

全都像法外之徒,但其实没一个生活在秩序之外。

全都是日常生活的悲喜剧,但赞美和温情一定是倾斜于小人物的,且都有一个小梦想实现的结局。

一点点坏心眼、坏心思,无非是现实生活的狡黠或智慧,一遇到较大点的冲突就会败给道德和真情——这就是冯小刚。

他正是通过这种有意无意地设计,让我们笑中带泪,泪中带笑,释放着,愉悦着,感动着,最后暖洋洋地离开电影院的。

这样一个对生活有着既自己,又大众的理解,既是他冯小刚,又是我们大家的导演,就更加难以让人相信他会是一个刘备。

他顶多只会是一个做不成刘备的刘备罢了,就跟电影里的那些小人物和我们一样。

刘震云也曾提到冯小刚经常会哭,他认为冯小刚很有点多愁善感。这两个人合作的时候,冯小刚早已不再需要从中国任何一个作家手中讨生活了,他即便不能成就他们,至少也能互相成就,这应当也是证明。

冯小刚早期电影的成就,也离不开葛优,葛爷那表演,简直可说是那几部电影的再造。有他,那才叫贺岁片,没有他,那肯定就像那几年的春晚没了陈佩斯一个样。

冯小刚曾经说,葛优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只有亲人,没有仇人。

当年他拍完《大腕》,《纽约时报》想采访他,他说的是没空。而当冯小刚他们问他有什么事时,他说的居然又是,他要去给他爸妈的阳台买一块地板革。

著名的《纽约时报》,竟不如他爸妈阳台上的一块地板革。

但是这样的一个葛优,不代表他没有别的追求,别的野心,冯小刚当初说这些,大概就为了说他的变。

怎么变了呢?

冯小刚说,随着演艺界地位的不断巩固,该拿的奖都拿了,该享受的待遇也都享受了,葛爷也开始动摇了,矛盾了。

他不再想只做一个谐星,而要跟从悲剧和正剧才是艺术的潮流,去“突破”,去正名。

冯小刚即因此说,这是不对的,如果哪一天葛爷真深沉了,艺术了,走进象牙塔了,那他还是葛优吗?观众还肯买他的账吗?

冯小刚为此还举例说明,举陈凯歌的例。

这位糊涂爷,高高在上多年,忽然动了为人民服务的念头,不史诗,不价值了,结果就把自己娱乐坏了。

冯小刚这意思就是各有各的道,是什么鸟就在什么林里栖着最好,这当然很对,但是奇怪的是,他尽管是要跟“凯葛二位爷共勉”的,最终却自己也变成了糊涂爷。

他从《1942》之后,又是《我不是潘金莲》,又是《芳华》的,竟也玩起了情怀、深沉,想走进某种象牙塔。

不再喜剧的冯小刚那还是冯爷吗?观众还肯买他的账吗?他倒把魔咒体现在了自己身上。

公道而论,冯小刚这几部片子也很不错,但是票房却不见得乐观,很不辉煌。他简直是完全将观众对他的期待破坏掉了。

冯小刚当然也是不安于先前的定位,有更高追求,渴望更深层的表达的,但是这却与眼下的商业娱乐氛围不合,也难怪王中磊兄弟会说,最后悔的是给了他股票了。

成了股东的冯小刚,自然就想回归真正的内心,讨好自己了。

但是股票却也不只在这里将他套牢,那还有一个对赌协议。

一面是自己的孩子(电影),用情至深,一面是金钱的损失,几近于幻灭的悲怆,此所以,当去年《芳华》被撤档时,冯小刚又会大飙其泪。

我的心情好悲壮。

想不再讨人欢心,你以为真那么容易吗?某种情况下,大腕依旧还只能是孙子,这就是做人的现实。

你哭得再像花儿一样也不行啊,不相信眼泪的不只有莫斯科,你尽可以高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但根本洗不掉满腹的苦和累。

END

文 | 九鸦

图 | 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