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喜马拉雅FM 枕边经典的精品课程《枕边经典》

编辑|柠心榭

有句话说来可能暴露年龄:“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我读书的时候,这是一句可以广泛用在各种作文里的“名人名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很多事情可能都是虚幻的,但是唯有一件事,一定是真的。那就是,你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

去年有句话特别火: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而有一个人,一生赤诚,年迈时仍不负初心。他就是,“一树梅花一放翁”的陆游。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是一个文人,却不单只是个文人。他是留下最多诗篇的南宋诗人,他有太多名作。但是,他却并不是一个南宋盛产的书生,而是一个矢志报国的热血男儿。我们都学过他那首遗嘱一样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从青年起,他就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十分不满,一直想北伐收复失地。奈何“心在天山”,却只能“身老沧州”。他半生金戈铁马,更多的不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是为了家国安稳。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稳定的边防和疆域,那么百姓就无法幸福安乐的生活。陆游深知其中的道理,一心想报效国家。可惜,纵然是一枪壮志,也难以与时势相抵。

那个年代,投笔从戎的结局,往往是壮志难酬。陆游的仕途从一开始就不那么顺利,因为才华横溢,力压秦桧的孙子秦埙,而被权贵打压。献策北伐不被重视,一生辗转多地为官。

可怜陆游长寿,这煎熬也受得长些。但是,于陆游而言,他一生漂泊却从未改初心。无论世情如何艰难,他矢志不渝,到临终时的遗愿,竟仍是北伐成功、收复失地。

陆游曾有一首《金错刀行》,写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一生,曲折岔路,艰难前行,可是唯一不能抛却的,是少年之志。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们从小到大都在被教育要成长,什么成长的疼痛,成长的过程……家长或者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告诉我们要尽快成熟,处事稳重。可是却没有人教过我们珍惜那鲜衣怒马的清白之年。只是,当最终我们终于长大,成为一个所谓经历过“成长”的人,却都开始怀念曾经清白如许的少年时代。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那些年少时,飞扬热血的青春日子确实一去不返。但是,半生颠簸之后,经历了现实的敲打和磨砺,我们最希望的却是找回童年的日子。就像陆游,因南宋王朝国势衰微,再加上南宋朝廷的路线选择,使得他的抗金大业屡屡碰壁。可人到中年的陆游,还是保持着那份赤诚。

看他的诗,虽然有饱经人事的沧桑,但却仍有那种少年的坚持。虽然仕途失意,但却没有让他失望,反而激励他埋头读书,更加勤奋。“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他说他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是矢志不改初衷。直到七十几岁,还是写下读书诗,一生坚持不曾放下。

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去充分地体验生活,但是却不能被生活磨平棱角。唯有一个感情敏感、经历丰富的人,能写出好诗。王国维认为,中国诗重在意境,而一个满身疮痍的“成年人”,往往难以寻到那份意境。心中那片安宁的居所,才是诗歌爆发的源泉。

不仅心境年轻,陆游还保持着有童趣的爱好——种花。在家里种了些百合,高兴了赋诗一首:“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如此热爱生活的老翁,也是真实的可爱了。

亲爱的朋友们,希望你也像陆游一样,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关于主播:

枕边经典,每晚睡前陪你重温那些美好,与你一起领略那些经典之美。民国美人、历史人物,他们的作品和经历,在历史的朱镜中渐渐淡去,而留下的却是充满香气的经典。我们不应该遗忘这些经典,他们永远美好。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