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尔文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在贝格尔舰上的环球旅行记》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到了冬天,火地岛的人在饥饿的驱使下,会杀掉自己家的老年妇女并食其肉,反而会把狗留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杀来吃。”

这样的事情似乎很骇人听闻,但是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关人食人的风气一直都有记载。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英国的赫胥黎在1863年出版的《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中,就曾经专门记载了在十六世纪非洲的食人之风。书中介绍:“有一个群居在刚果的北部地区叫做安济奎的民族,非常的残忍,他们会杀害自己的亲属、朋友,用来食用。不仅如此,在当地的肉铺里,到处都悬挂着人肉售卖。如果有敌人不幸成为他们的俘虏或战利品,他们就会杀了用以果腹。他们甚至会把卖不出去的奴隶养肥了屠杀食肉。”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发现,这种人食人的风气不仅仅存在于近现代的历史记载中,甚至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学家们通过对人类骨骼化石的反复研究、推敲,做出了大胆的推测:在远古时期就盛行过人食人之风。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美国的人类学家魏郭瑞就曾经就北京猿人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和著作。他在著作中提到:“北京猿人会像猎杀其他动物一样猎杀他们的同类,甚至是亲属,其手法如出一辙。”魏郭瑞得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其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他发现这些出土的北京猿人化石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头骨多,而躯干和四肢骨少,而且头骨多是纵向长骨破裂从而暴露髓腔。这些迹象与他们猎杀动物的方式无异。由此可以判断北京猿人会以对待动物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同类。而从头骨断裂的方式来看,他们很可能会取食同类的脑子。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无独有偶,关于取食人脑子的记载在印度尼西亚也有迹可循。生活在苏拉威西岛南岸的布晋人,他们在改信伊斯兰教之前有一种习俗,就是把死去的人埋在远离住所的空地,待尸体干燥后再取下头颅搬回村里,作为保护死者家属的神物。当地的这种习俗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们会取食死者的脑子,以获得死者的美德和智慧。也有人据此判断北京猿人可能也有这样的习俗。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在中国的人类学界,也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这种论点的专家。人类学家贾兰坡就曾经肯定过魏郭瑞的推测,并且根据北京猿人居住的洞穴中多出现人类头骨推测,这些人类头骨曾被用作盛装圣水的器皿。不过笔者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头骨是用来供奉,以保平安。

“牙好,胃口就好”:原始人类的“食人之风”

关于远古人类是否真的存在过食人之风,虽然在学术界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是笔者认为不无可能。在资源相对匮乏、文明尚未觉醒而相对蛮夷的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牺牲掉老、病、残以供养年轻力壮的成年群体和幼子并不是不可能。这与人类历史上记载的所谓的长者活埋的习俗如出一辙,都是种族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