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一旦楚平王、楚庄王去世,楚国新君又年幼,囊瓦、子重、子反等人便拥有了绝对权力。不要说囊瓦,楚庄王之后楚国政坛也是被令尹子重与司马子反两人长期把控。

在楚平王坐上王位后,首任令尹就是他的亲信蔓成然。次年,蔓成然就因结党营私而被楚平王杀死。之后,楚平王任命楚穆王曾孙阳匄为令尹。公元前519年阳匄病世,司马蒍越又因两次败于吴国悲愤自杀,楚平王只得将囊瓦提拔为令尹。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囊瓦,字子常,祖父是楚庄王儿子王子囊。在楚共王和楚康王之时,子囊长期担任令尹。虽然在此期间,楚国失去了霸业,但子囊一生忠贞不渝,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在郢都筑城,受到了世人的普遍赞誉。

正是因为子囊的忠名在外,楚平王才提拔他的孙子囊瓦来作令尹。

囊瓦刚上任,就谨遵爷爷遗言,再度在郢都筑城,以加强国都的防务。囊瓦筑城,既是保护社稷,又是继承祖辈遗志,足见他的忠心。

可是,大夫沈尹戌却对此大加批评:“子常一定会丢失郢都!如果不能保护国家,在首都筑城也没有益处。自古以来,天子强大,则让四夷为之守边境;天子衰微,就令诸侯守边境。诸侯强大,则让邻国为之守边境;诸侯衰微,则自己守住四方边境。慎守四境,结好四邻,民众就能安居乐业。民众无内忧,国家无外患,国都还需要筑城吗?如今因害怕吴国而在郢都筑城,格局太小了,能够不败吗?现在楚国方圆数千里,却仅仅在郢都筑城,不是太难了吗?”

沈尹戌这番批评,不但是批评了囊瓦,是连囊瓦祖父都给捎带上了——作为方圆数千里的大国,不务求稳守边境、让民众安居乐业,却热衷于在国都筑城,这是向世人宣告楚国无力保护国土了吗?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虽然囊瓦筑城之举引来了沈尹戌的非议,但吴国的迅速崛起,确实已经让楚人心有余悸了。所以即便沈尹戌提出了异议,但多数楚人并不以为这是徒劳无功之举。因此,没人怀疑囊瓦筑城是为国尽忠。


然而,楚平王在世期间,令尹囊瓦除了这次筑城的功劳外,再也没有其他突出表现。毕竟,楚平王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物。一旦表现得太过高调,随时都会像蔓成然一样,死于非命!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公元前516年9月,楚平王去世。由于先太子建逃出了楚国,楚平王立秦女所生的王子壬为新太子。秦女是在公元前523年才嫁入楚国,太子壬这年不过才六、七岁,还是幼童。囊瓦认为幼君不利于国家治理,就想改立楚平王庶长子子西为王。

于是,他向众人咨询这一想法:“太子壬实在是太小了,他母亲也非嫡夫人,原本就是为王子建娶的。子西年长且为人好善,立长而理顺,建善则国治。不如改立子西,好吗?”囊瓦此议,确实是为了楚国大局,也算得上是尽忠谋事了。

其他人都没意见,却偏偏遭到了子西本人的强烈反对:“这不但是乱国之举,还是故意昭显先王恶行!先王已定下了太子,不可再乱。败坏亲人、招来仇敌、扰乱承嗣,都是不详之事,而我则要承担这样的恶名。就算是把整个天下送给我,我都不会答应,何况仅仅是楚国?一定要杀了令尹!”子西以为弃嫡立庶是大恶之事,所以他不愿承担这样的恶名。为表决心,他甚至说出了“杀掉令尹”这样的话!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囊瓦没想到,自己一片赤诚为国之心,却反倒招来了怨恨!子西这么一说,囊瓦顿时害怕了,马上拥立太子壬为国君,是为楚昭王。从此,楚国再度进入了幼君执政模式。由于楚昭王年龄幼小,楚国军政大权实际上就被囊瓦一人掌控。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公元前515年春,吴国趁楚人国丧派军来攻打楚国潜邑(今安徽霍山东北)。囊瓦急命四路大军前往围追堵截,将来犯的吴国军队牵制在潜邑附近,进不得、退不得。刚好在这时,公子光突然在国内发动政变,杀死了吴王僚,篡位成功。得知内乱后,吴军首领公子掩余与公子烛庸弃军而逃,楚军因此获得了一场久违的大胜!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潜邑之战是吴、楚长期对抗过程中,楚人少有的一场大胜。虽然是占了吴国内乱的便宜,但囊瓦在此战中指挥得当,将吴国军队及时困住,为这场大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胜吴军后,囊瓦在楚国声望日盛,执政地位也越来越稳固。

可就在这年,楚国却发生了另一场意外。

右领鄢将师与左尹郤宛产生了矛盾,他便拜托同党费无极帮忙陷害郤宛。为此,费无极费尽心机在囊瓦与郤宛之间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促使囊瓦对郤宛产生了忌心。是非不分的囊瓦随即派鄢将师去杀了郤宛,并将郤宛同党也残害殆尽!

郤宛为人正直而且平易近人,深受楚人爱戴。郤宛死后,楚国国内为他打抱不平的声音此起彼伏,隐隐约约对囊瓦的地位构成了巨大威胁。

这时,左司马沈尹戌前来劝说囊瓦:“郤宛被杀,没人知道他的罪过是什么。费无极是馋慝之人,楚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唆使下,您又杀死了多位无辜贤臣,导致楚国谣言不断,就要危及到您的地位了。现在吴国新君即位,外部威胁日趋严峻,万一楚国再有大事,您就危险了!智者都会除掉馋慝之人来稳固自身地位,您却亲近他们以致威胁到自身地位,这也太糊涂了吧?”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在听了沈尹戌的劝解后,囊瓦清醒过来,赶紧杀死了费无极和鄢将师,平息了国内的谣言。囊瓦刚杀了郤宛,转过头来又杀死了费无极和鄢将师,足证他在楚国政坛已拥有了绝对权力!


囊瓦冤杀郤宛事件,充分暴露出楚国政制的一大弱点: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人身上,导致在囊瓦决定杀郤宛时,楚国竟然无人能阻止!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然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楚昭王太年幼,无法对囊瓦形成制衡。如果一年前子西听囊瓦之议来作楚王,囊瓦还能这么任性吗?尽管令尹不过是楚国二把手,但因为一把手失去了制衡能力,也就只能看着囊瓦随心所欲了。

公元前509年,蔡昭侯访问楚国,随身携带了两套裘衣和两块玉佩。到楚国后,蔡昭侯献给楚昭王一套裘衣和一块玉佩,自己则穿戴上另一套裘衣和玉佩,参加楚昭王的享宴。两位国君身上的华美裘衣和玉佩顿时成为全场焦点,让众多楚人艳羡不已。

令尹囊瓦,也在这群艳羡的人物当中。宴会一结束,囊瓦马上就去见蔡昭侯,当面向他讨要玉佩。这一年,楚昭王年仅十二三岁,而囊瓦作令尹已十年,其中还有八年是在楚平王去世以后。这种长期独霸楚国政坛的日子,让囊瓦早就自视为王,藐视一切了。因此,眼见两位国君都拥有华美的宝物,他也要得到。

可蔡昭侯舍不得将宝物送人,便断然拒绝了囊瓦之请。

在楚国地盘,还有人敢拒绝囊瓦?见蔡昭侯不肯献上宝玉,囊瓦直接就将他扣押在楚国,长达三年!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不单是蔡昭侯有这样的遭遇。唐成公访问楚国时,带来两匹肃爽宝马,也被囊瓦看上。囊瓦索要不成,将唐成公也扣押在楚国长达三年!

为了一己私利,囊瓦滥用权力,悍然扣押他国诸侯,已经是无法无天了!

四年后,蔡、唐二国就与吴国携手攻打楚国,让楚国遭遇了一场灭国之祸!


公元前506年冬,吴、蔡、唐三国联合起来入侵楚国,计划从豫章(东起安徽霍邱、六安、霍山之间,西达河南信阳及湖北广水应山区东北)一带攻入南阳盆地,与楚军隔着汉水对峙。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大敌,左司马沈尹戌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歼敌计划:囊瓦帅楚军主力坚守汉水沿岸与吴国军队周旋,沈尹戌则北上率领方城之外的楚军抄吴军后路,在淮汭破坏吴人留下的舟船,然后再占据大隧(今河南信阳的九里关)、直辕(今河南信阳附近的武胜关)、冥阨(今湖北广水的平靖关)三大险关;这时楚军主力再渡过汉水发动总攻,沈尹戌则在吴军背后同时发动突袭,前后夹击,以实现对入侵吴国军队的聚歼!

两人商议已定,沈尹戌便先行出发,直奔吴军身后而去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囊瓦却掉了链子。

沈尹戌一走,楚国大夫史皇就怂恿囊瓦:“楚人都讨厌您却喜欢左司马,如果按他的计划击败了吴军,这就成了他一人的功劳!您一定要尽快主动出战,不然迟早会被左司马取代!”

囊瓦当上令尹以来,在楚昭王时就一直是大权独揽。他不但误杀了左尹郤宛等等贤臣,还公扣押盟国国君三年,以致蔡、唐两个盟国反水,引发了今日的大战。虽然吴、楚之间早已成为宿敌,但囊瓦无疑是促成这场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囊瓦不能早日解决这场危机,楚人迟早都会替换他!因此,史皇这番话立刻就打动了囊瓦。

为保住自身地位,囊瓦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率领楚军渡过汉水、走出南阳盆地,在小别山(今湖北光山县与黄冈之间)与大别山(今安徽霍邱西南九十里的安阳山)之间摆开阵势,直接找吴军正面决战。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可惜囊瓦指挥能力实在太差,多次与吴军正面对战,都落了下风。11月18日,吴、楚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再次决战,囊瓦所在中军居然被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率五千兵力就冲垮,造成了楚军的全线溃败!柏举之败,彻底击垮了囊瓦的信心。他丢下军队不管,慌不择路地逃到郑国去了!

柏举战败之后十天,吴人就攻入了郢都,几乎灭了楚国!


囊瓦,也许是春秋时期最为倒霉的令尹:在他任期内,楚国遭遇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虽然这场浩劫的最大责任人不是他,但如果囊瓦没有在关键时刻改变作战计划,这场吴、楚之战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吴、楚之战的胜负,全在于囊瓦一念之间,充满了偶然性:如果囊瓦之前的令尹阳匄再多活十年,或是在阳匄之后楚平王另选别人当令尹,或许就不是吴国灭楚,而是楚人在南阳盆地聚歼吴军了。

楚国浩劫的偶然与必然:一念之差是偶然,可国运系于一人却成必然

可是楚国制度的特性,却让这场浩劫成了必然。

不要说囊瓦,楚庄王之后楚国政坛也是被令尹子重与司马子反两人长期把控。初期两人还能尽忠为国,可时间一长,两人就利用手中权力党同伐异,逼迫申公巫臣愤而扶持吴国,为楚国培养出一个致命的敌人。所以说,楚国这场浩劫的祸根,近八十年前就已埋下。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根源还是在于楚国掌权者的绝对权力。

囊瓦在楚平王时期,子重、子反在楚庄王时期,都还能兢兢业业。可一旦楚平王、楚庄王去世,楚国新君又年幼,囊瓦、子重、子反等人便拥有了绝对权力。绝对权力之下,长期缺乏监督与制衡,他们三人就无一例外地走上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道路,给楚国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巨大灾难!

因此,虽然囊瓦一念之差的抉择是偶然,可楚国命运系于囊瓦一人,还能说这场浩劫是偶然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