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入夜,

刚下夜班的民警、醉汉、出租车的哥、

失恋的情侣、代驾司机……

形形色色的食客汇聚到西直门北顺城街,

挤进这家只有20余张桌子

却营业了13年的“桥头拉面”馆。

用 “食堂饭票”点拉面

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

配上凉菜和牛肉是店里的标配,

也是食客最钟爱的夜宵组合。

由于点餐频率高,

搭上年纪大的老主顾多,

使用食堂饭票的老传统

被店里保留了下来。

入夜,

在前台收银员将白天的饭票放回抽屉,

拿出一沓晚上使用的

印有“内部专用”的塑料饭票。

白色的壹角饭票代表小碗牛肉,

黄色的贰元饭票代表大碗牛肉拉面,

深绿色的贰角饭票代表小碗牛肉拉面。

“店里人都清楚每个颜色的含义。”

调节 “深夜情感” 

夜里两点到四点,

是店里最热闹和忙碌的时候。

有的年轻人哭着闹分手,

一个人跑来喝闷酒,

马世娃的弟媳上前拍拍她的肩膀:

“别喝太多酒了,对身体不好,

来碗面汤解解酒吧。”

也常常是因为这句话,

很多人成了回头客。

北京北站停运前,

有的旅客直接把行李放在店里,

买碗面坐上一夜;

有的 “的哥”司机拿着暖壶来店里打水,

跟回自己家似的;

离原址最近的顾客因拆迁搬到回龙观,

特意驱车20多公里回来吃碗面。

附近的居民,

谁家来客人筷子不够用了,

厨房辣椒没了,

来店里拿完举着喊一声

“老马,拿走了啊!”

店主马世娃也不用说话,点个头,

互相就心照不宣了。

上早班的清洁工人、120的急救人员、

附近的片儿警、保安

谁爱吃韭叶面,谁爱吃毛细,

谁要多加两块牛肉,

厨房的师傅们都记得一清二楚。

夜里两点,

马世娃的弟弟又要起床

前往新发地菜市场进货了。

“40斤一袋的大蒜只够用一天的,

省的时候最多能用两天。”

顾客叮嘱:“千万别搬远了”

“歇业的4个月回甘肃老家了,

但是天天都有顾客打电话找,

发现根本走不了。”

今年47岁的马世娃说。

他现在并不想离开西直门,

“生意不错,趁身体好还能再干十年。”

顾客害怕马世娃再搬走,

叮嘱他:“如果非搬不可,千万别走远了。”

天亮,店里的灯依旧亮着。

马世娃的儿媳交了个班,

将晚上使用的饭票放回抽屉,

这个夜晚才算真正过去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