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渡 :步清尘

“深井病”,非“深井冰”(神经病),而是指组织在变大后,你会发现组织里不同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又一个深深的井里边。

这深深的井里的人互相之间不联络,或者互相之间不认识、不见面,即使见面也只是争资源、互相吵架、在上级面前争表现,他们的眼光只盯着井上面的那个人,只有领导能指挥底下的那些井。

军人何苦为难军人?细数消极保安全的3大自虐式管理!

壹|各自为战

自智能手机在军营放开使用之时,诸如涉军、涉密、涉黄问题便应运而生。

所谓“时势造英雄、需求造市场”,除了传统手段的“封、赌、禁、查”外,不少单位亦另辟蹊径,紧赶慢赶唯恐赶不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略有些技术底子的单位或“自力更生”、或“照猫画虎”,争先恐后搞出N套所谓的“手机监控系统”,无技术研发能力的单位则“不惜重金”、搞“技术联姻”,依托地方搞出五花八门的“手机管理平台”,接踵而来的便是连篇累牍的新闻报道,热火朝天的试点观摩,光彩夺目的经验材料,技术手段的互相封锁,上级肯定的皆大欢喜,看上去形势一片大好,仿佛一切问题都烟消云散了。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双机、双卡、双微信的怕是不在少数,迎检前坚壁清野,检查后卷土重来,一度竟成了人人皆知的潜规则,信息化条件下的监控看似天衣无缝,却不料最该监控的却无一在内。

但系统仍然不断在建,平台仍然在更新,钱从何来?个人自掏腰包?公司无偿服务?地方拥军赞助?天下哪有这么多免费的午餐,最后能走的怕只有两条路,一是把原本不该花的钱花了,二是把羊毛从羊身上再剪回来,前者或浪费、或违规,后者或违纪、或无耻。那为什么不从决定放开智能手机之初,上面就同步筹划、研制、配套类似的管理系统呢?是不能,不愿,还是不为?

试想以今日移动、联通、电信 “三巨头”之实力,这种小儿科似的管理系统、平台,几个程序员、工程师“唱着歌、吃着火锅”也就解决了……

结果呢?事至今日,层出不穷的各类平台、系统仍在八仙过海,从“1.0”年年升级到“9.0”,与时俱进、好不威风。

军人何苦为难军人?细数消极保安全的3大自虐式管理!

至今令无数“材料狗”胆寒的“死机利器”“蓝屏杀手”——“某某系统”,据说研发当初花费不少、效果甚好、评价颇高,也不知道有无单位凭此荣获“科技进步奖”,有无人员凭此荣立“这功那功”,有无领导凭此“仕途进步”,至于效果如何,自有群众公论。

如果为了保密,牺牲一些便利,增加一些麻烦,系统经常死机,电脑经常蓝屏也就算了,大不了写了一夜的材料没了、填了一天的数据丢了,骂几句“艹泥马”,自愿加几个班也就回来了。可说好的“高度保密”“互相隔绝““极难破解”的“某某系统”刚一出来,就被一个大小才几十K的“小软件”给破解了,怎么解释?这是专门为了防止“内部泄密”吗?安装十分钟、破解一秒钟,这啪啪啪打的脸,我们自己都脸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段话,“有些所谓创新,不是从实际出发、需要出发、实用出发,而是作为邀功请赏的台阶、出名挂号的亮点、四处谄媚的礼物……”。

读来是不是有种直戳心底、胆战心寒的感觉,其实类似“某某系统”所谓的保密技术早已经过时,替代技术早已推陈出新,可很多单位仍在画地为牢、沾沾自喜,什么云办公、云存储、大数据,在新闻稿、汇报稿里吹的云里雾里,可在很多单位不过是多买了几台服务器、多安了几个显示屏、收缴了几台打印机,纯属涂脂抹粉、装点门面而已。

军人何苦为难军人?细数消极保安全的3大自虐式管理!

叁|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在囚徒困境的假设中,决策各方无法达成最优解的原因是大家各自思考、各自决定,而且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尽量趋利避害。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周六上午怎么安排的问题,有的说,军事训练一票否决,要进行补差强化;有的说,政治教育非常重要,要进行补课补学;有的说,装备换季保养在即,要进行集中检修;有的说,安全管理保底工程,要观看警示录像;有的说,周末上级要来检查,要整治环境卫生;有的说,前期各项任务繁重,要放假调整休息……最后的结果会如何?要么是谁官大谁说了算,要么是任务排队啥要都干,要么是兵分四路分开来干,要么是各怀心思糊弄着干,要么是牢骚满腹都不想干,要么是开始无休止的资源内耗,小至几个人如此,大单位亦是如此。

毕竟每天时间有限,可用资源有限,上级精力有限,人人笃信“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口头不如点头”,天天思考自己的小团体出彩,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自然会拼命抢时间、抢资源、抢权力、抢地盘。

一来而去,文山会海、新旧五多、土政策土规定从何减少?“拎着自己的脑袋就想离开地球”自然办不到,如此开再多的这会、那会又有何用呢?

军人何苦为难军人?细数消极保安全的3大自虐式管理!

结语

环顾我们的周边,“深井病”由来已久、无处不在,但是打破深井、治愈深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不断变革组织架构、建立共享文化、转变领导思路、发挥团队效能、进行体系重塑,才有可能打造一支强大的、所向披靡的军队,这样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