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33)主笔:江湖闲乐生

毛泽东一生,很少佩服古人,“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样一些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似乎都入不了毛泽东的法眼;但有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对他情有独钟。

这就是曹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诚然是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但比起改天换地的毛泽东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曹操不同,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文学家、诗人,甚至还是兵法家(著作《兵书接要》、《孙子略解》)、书法家(张怀馞《书断》称“武帝尤工章草,雄逸绝伦”,水平仅次于草圣张芝和亚圣张昶)和艺术家,他精通围棋、古琴(《三国志》载:“桓谭、蔡邕善音乐,冯诩、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等善围棋,太祖皆与埒能”)、清商乐舞(王僧虔:“今之清商,实由铜雀魏之三曹,风流可怀”)、蹴鞠(《魏略》“ 孔桂好蹴鞠, 太祖爱之, 每在左右”)、养生学、中医学(西晋张华《博物志》:“魏武帝好养性法,亦解方药”)、营养学、房中术、射猎(曾在一天之内亲手射杀六十三只野鸡),还研究过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造作邺都宫室、首创中轴线都城设计)、还会酿酒(九酿春),精工(缮治器械、精炼宝刀)、服装设计(设计过自己的葬服,将士的军服),另外居然还是个美食家(专家级,著有《四时食制》)。这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毛泽东非常佩服曹操的多才多艺,独领风骚。

但毛泽东最佩服的,还是曹操的文才与诗才。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的千古风流,也曾让青年毛泽东非常之向往。1918年8月,毛泽东路过河南,特地与罗章龙、陈绍休三人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凭吊曹操,并与罗章龙合作《过魏都》联诗一首:

横槊赋诗意飞扬(罗),自明本志好文章(毛)。

萧条异代西田墓(毛),铜雀荒伧落夕阳(罗)。

毛泽东对曹操诗文的评价态度非常明确:“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又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曹操一生,著作极丰,文多慷慨悲怆,比如这篇《嵩里行》,就是他在迎奉汉献帝至许都后,感叹时艰而写,文见其人,字里行间,尽显其卓然于群雄之志向与觉悟: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津盟,乃心在咸阳。

军力合不济,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称帝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嵩里,为泰山一地名,据说为人死后灵魂归处。《蒿里行》即乐府曲调中送葬挽歌之名。以此诗所咏丧亡之哀,足当此悲剧时代之挽歌。)

短短八句八十字,从当年酸枣会盟失败一直说到如今袁术称帝号,总共七年山河破碎的历史画卷,语言古朴,雄阔远大,感情沉痛,直面现实,其境界之开阔,其思想之高度,实乃中国第一诗史。曹操的诗,极少华美的辞藻,结构也不是很精细,但简约严明,沈雄俊爽,就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染力和崇高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伦理关怀与厚重的历史使命感。这可真是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秦皇汉武稍逊风骚了。

曹操代表了这样一群文人,他们有着对苦难社会的自信心与责任心,这是一种高贵的,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品质,更是一种长期压抑后喷薄而出的激情,他们怒放的生命,在乱世的血腥荒野中飞翔、穿行,拥有超越平凡、挣脱一切的力量。这种力量,历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便是这建安风骨的核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文坛、政治双料领袖。

建安末年,曹操经赤壁大败后,痛定思痛,三发求贤令,广招各地贤才至邺都,与自己在铜雀台共饮欢宴,以显其求才若渴之心。宴上大家弹棋闲设,高谈娱心,并怜风月,任气使才,欢宴歌舞,唱和同乐,好不快活!尽兴之时,曹操竟然头伏杯案中,饭菜沾污了巾帻,仍不以为意,拾起旁边的如意,狂敲酒壶,及至壶边尽缺。其洒脱放荡,几近粗俗,全无“人主”之尊严。酒助诗兴,曹操熏然之中,忽而乐往哀来,怆然伤怀,只觉流光易逝,人生短促而大业未成,心中一股思慕贤才之情,有如明月高照,不可断绝,于是,带着几分思念、几分惆怅、几分躁动,几分寂寞,几分明媚与忧伤,几分壮志未酬,还有几分超迈,曹操吟出了一首诗经风格的《短歌行•对酒》,此诗虽大量用典,但根在性情,胸怀磊落,跌宕悠扬,独步千古,于四言诗中独辟蹊径,为汉魏诗赋中巅峰之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是英雄,不读“短歌”;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清代诗人沈德潜言:“曹公四言,于三百篇(指《诗经》)外自开奇响。”

在歌舞升平、灯火通明,宫殿憧憧,恍如天宫的铜雀台上,曹操伤心自舞,意态熏然,雄姿英发,如入仙境。

清风夜起,悲笳微吟,群臣通晓诗味者,皆已泪流满面。曹操更想起自己这一生征尘,醉梦之间,不觉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他率军跋涉万里,远征乌桓,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取道白檀(今河北省滦平东北,为西汉所置县,因遭毁坏,东汉已废)、平冈(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西南,为西汉时右北平郡郡治,因遭毁坏,东汉已废)无人区,穿越茫茫大漠,一路征尘,艰辛无比,曹操虽然身体健壮,但毕竟已过知天命之年,行军至此实在疲惫之极,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于是感慨万千,横槊赋诗: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诗句回响在天际间,旁边郭嘉、荀攸、张辽、徐晃等文臣武将也想起自己那乱世中风雨飘摇的老家,不觉口鼻酸涩,纷纷潸然泪下。

大家都只看到英雄表面的风光,谁又能体会做英雄背后的辛苦与无奈?做英雄难,做大英雄更难。连年征战,满身伤痕,长江大漠,戎马半生,老之将至,大业未成,曹操苦哉,何苦哉!

北征乌桓取得大胜后,曹操凯旋南归,途径絫县(今河北昌黎,属辽西郡)渤海之滨,乃东临碣石,跃马扬鞭,以观沧海,但见天地悠悠,山海朦胧,白浪滔滔,一片汪洋,不由激情澎湃,又横槊赋诗一首《观沧海》,其文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胸怀天下,吞吐日月,含孕群星,包藏宇宙,字字句句,尽显曹操生命格局之大。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也是最有名的一篇咏海名作。非千古之大豪雄,不能遗此奇篇,往事虽越千年,犹令其粉丝折服。

一千八百年后,毛泽东同样站在秦皇岛北戴河岸边,极目远眺,心潮起伏,煌煌5000年,有多少英雄豪杰被历史尘封了;唯一跃入毛泽东内心深处的依然只有曹操和他那慷慨激昂的诗句。

良久,毛泽东慨然长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余篇;秋风萧瑟今又是,换了人间。”一个“换”字,看是平淡,漫不经心,却“清峻、通脱”,更显伟人神思先贤而又引领时代之豪壮气象。

两个强大的生命之间,穿越千年,引发更强大的共鸣,大有吞吐宇宙之伟力,足以引天下英雄尽折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