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树的种植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并不是任何地方种植的花椒树都具有香麻味和高产的特性,据我所知汉源县的花椒只在一个山头上出产的才算上品,据说是古代的贡椒所在地,山头下的农户种植的花椒的品质其实一般。这是我亲自到汉源的花椒产区了解的情况。植物的生长不但与气候、土壤元素息息相关,而且与海拔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汉源与雅安市不远,花椒树如果移植到雅安市附近,相当于在我所在的地方种植,表现为低品质、低产。

  可见,农作物的引种是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的。举例,汉源县的核桃树和苹果树在当地具有高产性,如果移植到雅安市附近的蒲江县会绝收,只长树不结果。因此有的农产品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所以才具有稀缺性价格才会偏高。

  青花椒上市的时候,我们这边一般都是25块一斤,但是花椒树上太多刺,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一不小心这个手全身就被扎痛,摘取也不方便很扎手很刺人的,因为在农村乡下自己家里有一棵大的花椒树,一年可以摘那么几斤花椒,但是往往这个手永远都被刺得很难受火烧烧的痛,还有花椒是分海拨气温土壤光线的,第一年挂果很少的,要两三年之后才能大量挂果,他的这个产量也不是很高,也许就是大家不爱种的原因之一吧!

  而在我们附近的这些店里,所有的调料花椒都是整袋从外面运输过来的,所以现在的人很懒,又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家里种农活,出了一些老头老太太在家,年轻的青壮力全部都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有那么几千块也能够过日子,谁愿意回乡下做农民呢?风吹日晒那么辛苦,一年到头也剩不到几个钱,还不如在外面打工。所以现在多少农村的土地已经抛荒啦,没有人愿意干农活,什么吃喝拉撒用全部都是从外面运来的,没有人在农村发展这个副业,这才是最真实的道理吧!

  花椒作为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香料作物,在我们陕西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栽植习惯,其中尤其是以“司马迁故里”韩城和“羌族故里”七彩凤县出产的花椒最为有名。我这重点说说“韩城花椒”!

  韩城花椒的主栽品种为“大红袍”。据韩城市官网消息,全市建有百里4000万株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全市农民人均栽椒200多株。韩城已成为全国规模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2001年成功注册“ 韩城大红袍花椒”商标。

  我家吃的花椒都是婆婆从地里摘的。但是只供自己吃就好了,很少卖。为什么不喜欢种植呢?

  首先,摘花椒很困难。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花椒树,花椒树是长成这样的。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刺,特别容易把手划伤。,又不能整枝剪下,这样会影响来年的结果。因此花椒采摘是一个特别费时费力的过程。

  第二,产量低。花椒摘完还需要晾晒,晒完之后一颗树也没得到多少果实。

  第三,据说花椒树不好种,不容易成活。大家也就不种了。而且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好培育的都不种,更别说这种更受累的了。

  花椒采摘的季节正是夏季和秋季换季的时候,可以说是热火朝天!花椒本身长有很多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或者划当胳膊!花椒的刺扎过不像其他植物的刺一样疼一下就不疼了!因为花椒本身带有特别浓的麻味,被扎到以后那种感觉就像被蜂子之类的小昆虫蛰到一样难受!

  再一个就是我们这边是山区,从前发展花椒树的时候大家都不舍的把树栽到好地里,好点的离家近点的地都种粮食!所以大部分花椒树都种在山顶上!热火朝天的季节每天爬到山顶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到山顶的时候衣服大多都跟洗过一样!

  所以小时候因为摘花椒还中暑了好几次!因为路远花椒又要抢收不能耽误时间,到了季节摘不完花椒就会全部落掉,经常早上拿着几个馒头就去摘花椒,中午就在地里吃馒头啃咸菜,就不回家了一直摘到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更要命的是花椒摘回家要晒干,每天要早起床晒花椒,铺好晒好才再爬山继续再摘!这个季节正是多雨的季节,说下雨就下雨!那时的天气预报真心地不准,有时候明明天气预报说没雨,花椒都晒好了,刚爬上山顶就开始下雨了!赶紧往回跑,因为花椒淋湿之后会变颜色,变了颜色的花椒就卖不上价格,所以那时候淋成落汤鸡那是最常有的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