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格兰仕将与大家一起寻找一百座城市味道,带大家领略中国琳琅满目的美食,教大家用无明火无油烟的绿色烹饪方式还原这一百座城市经典美食,不管你是怀念家乡味道的打拼者,还是为城市美食打call的美食家,都可以为食尚帮推荐你的城市美食。

0

北京味道

吃了么您内!是北京人最平常最温暖的问候,无论何时何地,这句问候都不会让人感觉唐突。可见,吃,在北京人心目中的是多么有分量。而谈起北京小吃,你是不是只想得起炸酱面和炒肝?但令味蕾颤动的北京小吃远远不止这些,今天格兰仕的美食特工队带你去寻找这些经典的北京味道。

炒肝

根据记载,炒肝作为北京传统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问世百余年了。炒肝是由开业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的"会仙居"发明的,是在原来售卖的"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且勾了芡,从而形成流传至今的炒肝。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为什么称"驴打滚"呢?这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驴打滚)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食品。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的功效。

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的一种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清宫的豌豆黄,用上等白豌豆为原料,做出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凉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间的糙豌豆黄儿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见于春季庙会上。例如在三月三蟠桃宫,"小枣糙豌豆黄儿"便是时令鲜品,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好像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豌豆黄)

糖耳朵

糖耳朵又称蜜麻花,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糖火烧

糖火烧是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糖火烧香甜味厚,绵软不粘,适合老年人食用。缸炉烧饼原为河北省小吃,后传入北京,成为北京小吃。其特点是用缸作成炉子,将烧饼生坯直接贴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面茶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

(面茶)

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讲了这么多,不上视频都不能彰显柿君的诚意,下面就有格兰仕的美食特工队带你们探寻“驴打滚”的秘密吧。

驴打滚

食材:

黄豆(可以直接使用黄豆粉)300g、糯米粉300g、豆沙馅500g,食用油。

制作方法:

1.将黄豆用烤箱180度烘烤18分钟,冷却后加入红糖破壁机粉碎成沫,制作成黄豆粉,然后过筛备用;

2.糯米粉用温水1:1比例搅拌成糊状后铺在抹好油的盘子里蒸箱100度18分钟;

2.冷却后,放在铺满豆面面板上铺满豆馅,从下至上卷起然后切成寸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