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清朝电视剧中,常常可见有人被流放“宁古塔”那么这个“宁古塔”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为何会被做为流放之地呢?

很多人一听说被发配到宁古塔干脆提前就自杀了,因为北京到宁古塔要走几千里,路途遥远,又是戴着镣铐,一路上风餐露宿,不死就算到了也得是个废人了。

从“宁古塔”名字来看,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座关押犯人的塔。

但是,“宁古塔”并非塔而是一个地名。它位于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这里是是满人老祖宗发源的地方,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

因为该地在当时属于偏远地区,旧时气候异常,环境恶劣,方圆几里可谓是寸草不生,对于这样一块典型的不毛之地,却很适合来流放犯人。对于宁古塔的记录,在王家祯的《研堂见闻杂录》中有这么一句话:“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所以朝廷将罪犯流放至此,除了要让犯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外,还想让这些罪犯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反省自我。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流放者的土地》中写道:犯人好不容易到了流放地,分配给了奴隶主,主人见美貌的女性就随意糟蹋,怕其丈夫碍手碍脚就先把其丈夫杀了,无人过问责任。

宁古塔的恶劣环境

除了地理位置处于东北,天寒地冻以外。方圆几里寸草不生,犯人来了这里并没有房屋居住,只能挖个地窖住地窝棚,体弱者往往捱过冬天就冻毙了。他们被安排去“打围、烧石灰、烧炭,并无半刻空闲日子”,不少女性单衣光着脚在雪地担水舂米,骨瘦如柴,凄惨无比。

从北京到宁古塔有4000里路,流放之人一走就是4个月的时间,每日50里,日日无歇。在路上风水雨淋。放在交通发达的今天,50里不过半小时车程,但几百年前,对于只靠双脚,又身带枷锁的流人来说,却是极大的考验。被流放的方拱乾感慨:

清代,不少文人学子因文字狱或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而有个“名人”的妻子也被流放宁古塔。他便是电视剧中的“朱三太子”一心想要反清复明的人。1708年,明朝皇子朱慈焕(朱三太子)及其两子三女一媳处斩,朱妻流放宁古塔。

如果放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地方,天气恶劣,环境糟糕,那里还有坏人和苦活等着你。真的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