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63

  经常看见网上有传言,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为了防止被中国仿制测绘,就将那些卖到中国的的航空发动机通通焊死,不再让客户拆开研究。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一看就是不懂军事装备和机械制造的外行人,像航空发动机这样的高精密度机械产品外壳是不可能焊死的。先不说发动机交到客户手中还要做定期的检修和保养,焊死的发动机几乎等于一次性产品,这样的机器只能适用于像导弹这样的消耗性产品,对于有人飞机来说,发动机的维修是否方便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无法拆机保养和检修的发动机不可能有人会敢去买的。

  再有一点就是现代的航空发动机大量使用了高科技的新型材料,其中一部分还是非金属材料,像发动机的机匣,前面的进气冷端壳体等,都大量的使用了碳纤维等合成材料,其他的还有铝合金和钛合金,热端的零件则用到了钢材和耐高温的镍基合金材料,这些零件之间根本难以焊成一体。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即使是焊死了外壳也分满焊还是点焊。如果是满焊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整体推重比,还会严重的破坏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甚至引起内部不耐温的合成材料零部件熔毁,这样的发动机还怎么卖出去?

  至于点焊那就更可笑了,对于搞机械的人来说,你随便在发动机的外壳上点上几个焊点就想阻止别人拆卸?这样的做法实在可笑,别人随便拿个砂轮割机分分钟就给你割开了……

  其实说白了,即使是满焊的方式把外壳彻底的焊死也阻挡不了别人破解你产品内部的秘密,因为即使是直径高达十几米的核潜艇耐压壳也是可以轻易就割开的,更不要说像战机发动机这样的小家伙。

  要想真正的防止别人仿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技术上遥遥领先,这样的话人家即使拆开了,也会因技术含量太高而超出了自身的工业实力,研究了半天最后也仿不出来。就像当年我们面对美国通用电气的LM2500船用燃气轮机以及阿利逊T-700的涡轴发动机一样束手无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