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值勤战士持枪注目过往列车

2007年八一建军节前,报社需要一组军旅生活报道,部门负责人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作者与女记

者王婧。而作者以摄影记者的身份与王婧合作一年有余,她的文字,我的图片,她询问,我录音,

彼此之间的合作比较默契。年龄的差距,同事们开玩笑“你们成天形影不离,你就认她为干女儿,

她认你为干爸”。久而久之,她默许了这个事实,我也默认了她。

经过前期与部队宣传部门联系,我们俩乘坐当时赵副支队长的车,一同来到铁路边的六中队。

基层部队全部是男性,来了一名女记者,这可难为了中队干部,他们腾出了干部宿舍,与战士们睡

大铺。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战士们的业余生活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干部与战士同乐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指导员与战士话家常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值勤战士迎接第一缕阳光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赵支队长向战士付出授管理蔬菜的经验

在部队呆了两,拍摄了许多照片,也体验了守桥战士生活。王婧也不负所望,写出了战士们的

心声,并准时向报社交稿。报纸上用了那张照片,时光流逝,早已忘记。

离开部队时,王婧悄悄地告诉作者,那天晚上,有几个战士给送了洗漱用品,而且是四种不同

的色彩。作者惊讶说,怎么没有人给我送哟!附当年原稿(铁道边的军旅生活)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战士收获自己种植的豆角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巡查途中,躲避过往列车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战士们的自助餐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送早餐的战士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我在哨位上

往事:11年前,守护铁路桥的兵

让值勤的战士吃上可口的菜肴

铁道边的军旅生活

侯月线浍河铁路线大桥全长1313米,钢筋混凝土钢架结构双向铁路桥,全天经过火车230余趟。100分贝以上的噪音、强烈的震动推动着经济的繁荣,也卷走了守桥武警的如火的青春。

在这个每6.5分钟就经过一趟火车的大桥两头,为了禁止附近的居民上桥拣东西、阻止铁路两边放牧造成事故,武警战士24小时全天候守卫。他们身后,是现代化的营房和处处离不开火车的军旅生活。

亚洲跨度最大的桥

在该中队长孙云飞的电脑桌面上,是浍河铁路特大桥的一张全景照片。孙云飞说,这是雨后的大桥,十分壮观。由于不远处翼钢的污染,现在已经很难拍到这样清晰的照片。2004年,该桥以1313米的跨度被评为亚洲跨度最大的桥,最高处距地面86米。该桥为双向电气化轨道,桥面上方是2.6万伏的高压线。自1998年,组建中队守护这座桥起,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

该中队40余名武警官兵的任务就是24小时守护这座大桥。哨卡上安装的摄像头,关注着哨所战士的一举移动,这种近乎“残酷”的监督下,战士们两小时轮一班岗,已经学会了苦中作乐。

来往的火车中除了逢5、10日一趟通勤车外,没有一列客车,隆隆声中来往的都是沉闷的货物,因此,每每到了通勤车过往的时日,武警官兵们都记得格外清楚。

除了作训、站岗,战士们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大桥维护。7月26日早饭结束,不值勤的战士就去大桥桥墩拔草。这座特大桥的50个桥墩,为了丰富战士的训练生活、同时更加适应守桥的任务,攀登训练经常就在桥墩上完成。

“洪洞太远”

每个班的学习室里,除了报纸、文摘还有有一台电视机,这是这个营地与外界接触的最主要的渠道。

每天看着一趟趟列车从远处驶来,向远方驶去,还有4个月就要复员的3班班长孙红伟的生活一直就定格在脚下。

从河北老家来山西当兵,在浍河大桥一守就是5年,对于临汾的名胜古迹,孙红伟基本上还没有去过。提到老家人都知道的洪洞大槐树,他说:“洪洞太远了”。

除了到支队参加集训,战士们很少能有机会出去走走。由于到支队要在尧庙汽车站倒车,他们最熟悉的景点就是华门和尧庙,尽管对于一些战士,华门仅是远远的一瞥。

吃饭走掉的两个小时

一个班战士留在大桥另一头的单独值勤点,每月一换。值勤点没有食堂,战士们吃饭时间便从桥上走回营地。桥长1公里多,加上躲避来往火车的时间,一个来回需时40分钟,一天3顿饭,战士们在桥上走过的时间差不多2个小时。哨卡值班战士的饭则由别的战士捎回去。

来自河南的赵宝山是绿色蔬菜专业户,这个家里的宝贝疙瘩种起蔬菜一点也不马虎。地里的茄子苗窜起老高,赵宝山跑去问周围的老百姓要不要打顶;中队战友爱吃秋豆角,索性跑到种子供应站去找种子。在哨所营地,种菜是战士们很重要的娱乐生活,除此,绑在树干上的篮球板是该营地的“标志性建筑”。

据支队赵支队长介绍,这个值勤点很快就会有自己的食堂和新的篮球场地,这样的历史就要告于段落。

“当兵的人”

六中队指导员的手机铃声一响,周围的战士就有了唱歌的冲动,铃声正是《当兵的人》。

今年淮河流域遭遇50年最大的洪涝灾害,来自江苏徐州的中队长孙云飞一早接到家里的电话,家里又进水了。参军8年多,家里基本年年被淹,但是自己年年回不去,今年尤其严重,这个家里唯一的儿子,还是在电话里帮父母做着安排。

在刚刚新建的生活、学习、训练、娱乐四位一体的营房里,战士的条件相当优越,班班安装空调、饮水机。两层的玻璃却挡不住隆隆的噪音。

在这之前,老营房是距铁轨不到10米的一排平房,噪音严重威胁着战士们的身体健康。指导员说,过去,战士倒杯水都不能太满,否则火车经过时水就会被摇出来。

这个中队,每年复员的战士有14、15人、然后有新的血液补充进来,作大桥的守护神。(记者 王 婧 王隰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