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帮扶故事| 西林有位“养蜂县长”,他从深圳来

日前

由晶报传媒和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联合举办的新闻实践特训营

专题采访正式启动

新闻实践特训营成员在广西百色起义纪念碑

2位晶报骨干记者带领

5名深大传播学院实习生

驱车前往深圳对口帮扶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西林县瑶族村寨

以“深圳对口帮扶微故事”为主题

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

清点着从收购商手里递来的厚厚一叠百元大钞,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平木村村民盘佳瓒脸上乐开了花,这些钱是他养蜂一年所得的收益。

盘佳瓒清点养蜂收益

一年多以来,在被当地民众称为"养蜂县长"的深圳扶贫挂职干部陈文志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像盘佳瓒这样的西林农民投入养蜂行列,西林县正在将养蜂业往产业链条化推进。

贫困户靠养蜂变身为致富带头人

群山环绕,山连着山,这是西林县的真实写照。该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地处桂、滇、黔三省(区)结合部。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总人口15.75万人,有壮、汉、苗、瑶、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0%,是国家级贫困县。

群山环绕的西林县

"盘佳瓒现在是我村的'致富带头人。"平木村村支书王绍军介绍说。而在一年多以前,盘佳瓒一家还是贫困户,去年才刚刚脱贫。在西林县,通过养蜂实现脱贫的并不只盘佳瓒一家。据悉,盘佳瓒养了约80箱蜜蜂,而平木村总共323户人,共养了约2500箱蜜蜂,几乎每户都有一两箱。

大桶装的土蜂蜜

盘佳瓒告诉记者:"一箱蜜蜂至少每年能产出10-15斤纯天然蜂蜜。"据悉,他今年以每斤35元的价格卖掉自家产的几百斤蜂蜜,挣了两万多元,高于一家人种地所得。

深圳来的扶贫干部成了"养蜂专家"

盘佳瓒不知道的是,他从深圳市罗湖区获得的养蜂扶持,乃是源于一名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的扶贫挂职干部。这位深圳干部名叫陈文志,是深圳市罗湖区总工会副主席,2017年1月到西林县参加对口扶贫工作,挂任中共西林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因为他从去年开始极力推动西林"贫困户"带动村民们养蜜蜂,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养蜂县长”。

陈文志正在给村民们讲授养蜂技术,俨然是一位"养蜂专家"。

"养蜜蜂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防范马蜂、蟑螂等天敌侵害它们,每隔一两周要不时打开蜂箱看下。"在西林县八达镇龙保村,陈文志给村民们讲授养蜂技术,俨然是一位"养蜂专家"。事实上,一年多以前他刚从深圳来到西林县时,还从未接触过养蜂工作。"这些都是来了之后才学的,我买了五六本养蜂的书和二十几张相关光碟学习养蜂知识。而且还自己学着养蜂,现在已从两箱变八箱了,养得挺好的。"

陈文志讲授养蜂知识

陈文志还带记者到其养蜂的山坡上,打开蜂箱示范,逐一讲授养蜂知识。看得出来,其确实下了一番工夫。"只有自己亲自下手养几箱,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养蜂知识,这样推广养蜂产业才能令农民兄弟们信服,也能第一时间解答他们的相关问题。"

推动全县养蜂业走向产业链条化

“深圳对口帮扶百色,罗湖对口帮扶西林,我们用什么帮,怎么帮,帮什么?”这是陈文志重点思考的问题。谈及为什么要在西林力推养蜂产业,陈文志表示,他到西林县之后发现当地一些村民有养蜂的传统,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养蜂,所以在对比其他产业之后,决定将养蜂业作为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一项重要产业。

电商企业派员工进村收购特产,当地土特产质量非常好,电商企业也给村民相对更高一些的价格。

在陈文志的协调下,作为对口帮扶西林县的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使用对口扶贫资金扶助部分有意愿养蜂的贫困户。陈文志介绍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罗湖区分两批购置5600多箱蜜蜂发放给西林县约500户贫困户。该项目扶贫精准、简单实用、成本低、效果好,每户每年可增收3000-8000元,群众反应总体很好。"看到盘家瓒这样的贫困户养蜂脱贫实例,更多贫困户也萌生起养蜂的想法,纷纷表示也想养蜂。"第三批蜂箱很快也要放了,将提供给574户贫困户,每户20箱。"

电商企业进村收购蜂蜜

在陈文志的主导下,西林县还聘请养蜂专家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陈文志说:“西林养蜂业此前之所以没形成气候,是因为村民们不懂现代养蜂技术,在用老方法养蜂,产量和质量上不去。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技术支持。”

此外,陈文志还积极为西林县养蜂产业找市场,联系广东公司前来收购村民手中的蜂蜜,对养蜂村民产的蜜进行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以培育村民们的养蜂积极性。他表示,目前西林县蜂蜜加工厂正在筹建中。预计两三年内当地将形成一条比较成熟的蜂蜜生产加工产业链,可以把西林县的优质蜂蜜推出去。

来源| 晶报

作者| 记者 罗俊杰 实习生 任昱源 方海珠

值班编辑| 微凉

值班主任| 李穆江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新闻君推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