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明明有事做,但是又不急,所以先不做,但又很无聊,所以玩会在做,结果玩到了晚上,所有事情都在拖”。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情况,那么很遗憾的通知你,你得了拖延症,而且还是晚期!!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那么什么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为什么会患上拖延症?

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拖延多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

拖延症有什么危害?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教你打败如何“拖延症”

1.办事分清主次

生活中肯定会有一些突发的或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建议您把所有工作分成:急并重、重但不急、急但不重、不急也不重四类,同时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依次完成。例如,你发每封电子邮件时不一定要字斟句酌,但是呈交老板的计划书就要周详细密了。

2.消除干扰

关掉QQ,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3.互相监督

当您觉得无法做到或坚持有些困难时,不妨找些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这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4.量化你的目标

如果你的计划是“我要减肥,保持好身段”,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流产。但如果你的计划是“我每周三次早上七点起床跑步”,那么这个计划很可能被坚持下来。所以,你不妨把任务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可实施的小目标。当你的家里看起来像一个垃圾站时,让它立刻纤尘不染可能是一件不现实的事,但是花十五分钟把洗手间清洁一下却也不算太难。

5.不要给自己太长时间

心理专家弗瓦尔发现,花两年时间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总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放松、休整,而那些花三年或者三年以上时间写论文的人几乎每分钟都在搜集资料和写作。所以,有时候工作时间拖得越长,工作效率反而越低。

6.别美化压力

不要相信像“压力之下必有勇夫”这样的错误说法。你可以列一个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时间表,以避免把什么事情都耽搁到最后一分钟。

7.寻求专业的帮助

如果拖沓影响了您的前程,不妨去看看心理医生,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疗法可能会帮到您。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