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乐滋

如果我是程武,每次开发布会之前会主动准备好回应媒体的一个惯例问题:腾讯影业究竟什么时候能迎来一个丰收期?

“我也希望今年播种明天就丰收,但这是违反行业规则的,我一直在提耐心和匠心,真的要本着对作品负责、对粉丝负责、对用户负责、对时代负责的态度去打磨这些作品,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要发布作品计划就赶鸭子上架,希望它赶快出来。”

这是UP2018上,程武的回应。最后,他给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预计到2020年,腾讯影业会有一批作品出来。

“五年计划”已过了一半,腾讯影业将如何完成“五年计划”的下半场,又将如何做好它定位的“开放的内容平台”?

带着这些疑问,小娱(ID:yulezibenlun)盘点了过去2年多来,腾讯影业的一些动作,比如,搭建四大工作室,成立了自己的宣发团队,《古董局中局》《庆余年》《藏地密码》等一众大IP都在开发与制作中……

不过,业内的舆论往往聚焦于,两年多了,为什么腾讯影业还没有带来一部“爆款”?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影视作品的创作规律说起。

一部影视作品,不管是从网文IP,还是漫画IP开始,到呈现在大银幕上或小荧幕上。中间至少需要经历开发,拍摄,制作,宣传,上映或播出等四五个环节。

项目类型有不同,但一般而言,从头到尾走下来,一个项目大概需要至少2年的时间。像《寻龙诀》《西游降魔》等大型工业影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不久前,乌尔善导演就宣布与北京文化一起,花10年的时间,打造《封神》三部曲。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一部都要花3年以上的时间。

这其中,影片的拍摄可能在时间上稍微受控制一些。因为,演员以及摄影人员的档期有限,拍摄地点的场租、设施也比较贵。此外,还受限于室外天气等条件。因此,一般而言,影片拍摄大概在4-6个月左右。

时间不太受控制的是前期的剧本开发。经常会听到剧本改了N多遍,聘请了编剧团队,找了剧本医生,还没有成形的案例。

《三体》之所以一直没拍出来,剧本开发是很大原因,4年多修改了20几遍。这还算少的,之前有知名导演曾经透露,剧本修改80多遍。

剧本是整个项目的源头,如果剧本质量差,很可能最后拿出来的作品质量不达标。知乎上曾经有个获得高票回答的问题:“你有过不得已修改烂剧本的经历吗?是种怎样的体验?”

而想要拿出好剧本,时间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所以,对一个影视公司来说,头部创制资源,尤为关键,所以才有很多传统影视公司选择与大导演、大编剧达成长期合作,这其实也是一种创制资源绑定。在这方面,腾讯影业因为年轻,相对比较吃亏。

腾讯影业的“五年计划”进入下半场

虽然略显吃亏,但以腾讯的风格,一个或两个爆款,并不是腾讯影业的终极目标,不然,它也不用在内容领域“广撒网”。

腾讯影业对内容的布局是有野心的。这从去年它一口气发布43个项目已可见一斑,今年的UP上宣布五大系列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五大系列,第一是时代旋律作品,聚焦民族团结,打击犯罪,保卫民族等题材,小娱的理解,就是类似于《红海行动》或者《战狼2》那样的作品;第二个是东方故事系列,专注于历史、古装等东方元素,比如《庆余年》《古董局中局》;第三个系列是次元破壁系列,探索动漫、游戏等影游联动更多可能性,比如《王者荣耀》的小说改编成剧集;第四个是科幻系列,突破边界,例如《拓星者》,这在国内还没有一部爆款先例;最后一个系列是国际探索,打造适合世界观众看的作品。

你会发现,在五大系列,类型几乎没有重合度,对于腾讯影业而言,每个领域都要涉足,有些领域如中国科幻、次元破壁还一直是行业难点,在这种情况下,快速拿出过硬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腾讯影业什么时候能拿出过硬的作品,现在或许谁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腾讯影业的探索不管对其本身,还是对行业,都是有必要的。毕竟,中国影视市场,如何系统性生产爆款,还没有一家公司给出答案。

在一个以资本为导向,什么火就跟风拍什么片子的行业,这种探索其实很可贵,毕竟,探索,就意味着有试错成本。

过去的两年多,腾讯影业都做了什么?

还没有打造出代表作,那2年多了,腾讯影业究竟做了什么?

实际上,从成立四大工作室,到组建腾讯影业的宣发部门、发行公司,从公布包括《古董局中局》在内的43部影视片单,到扶持青年影视人才和各种战略合作;从投资出品《魔兽》《神奇女侠》,到全版权开发《庆余年》,腾讯影业的每一步都在帮助它融入行业,为内容创制提供更多基础建设。

即便从发布会上看,腾讯影业每年也都在发生新的变化。

2016年9月17日,腾讯影业发布了21个影视项目,与钮承泽、一濑隆重、黄海等业内人士成立卫星工作室。

2017年的9月17日,腾讯影业不仅公布了43个影视项目,还宣布与新丽传媒、工夫影业、海纳影业等战略合作,并成立漫宇工作室,专门开发漫改项目。

2018年的UP大会,腾讯影业宣布成立腾影发行公司,五大产品系列,以及更多的战略合作。

“大家总是纠结项目数字。”程武笑道,“其实第一,很多项目是我们参与合作伙伴的项目;第二,腾讯影业内部有四个工作室在做项目,如果我说40个项目有一半是我们主控,这20个项目是接下来两到三年要完成的,那每年也就有7个项目,每个工作室平均分配的项目不到2个,这么一算也就不多了。”

四大工作室目前项目进度如下:

大梦工作室:主打电影制作和投资,专注院线电影的类型升级。比如,《魔兽》《拓星者》《动物世界》等。

黑体工作室:主打剧集制作、投资,专注头部IP的影视剧联动开发,比如,《庆余年》《古董局中局》《择天记》等。

进化娱乐工作室:主打动画电影制作、投资。比如《钢铁的天使》《全职高手》。

漫宇工作室:主打腾讯动漫自有IP的影视开发,比如《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等。

在今年的UP大会上,继与工夫影业、新丽传媒、海纳影业达成战略合作后,腾讯影业公布了三项最新战略合作:

1、 与“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萌样影视达成战略合作,计划3年合作《流星花园》《转角遇到爱》等8部作品。

2、与TMP(Tang Media Partners)、光大控股组成投资共同体,预计每年共同购买10至20部优质的电影项目,并在宣发层面开展合作。

3、与Skydance Media在电影、IP改编、VR等内容领域开展广泛深度的合作,首部合作电影为新版《终结者》三部曲的第一部。

此外,腾讯影业也宣布打造“签约编剧计划”,首批签约编剧中,温豪杰正与腾讯影业合作《藏地密码》《面向大海》剧集;顾小白与腾讯影业合作《涩女郎》《守夜者》剧集;李嘉与腾讯影业合作《网球王子》《若春和景明》剧集,刘殷实与腾讯影业合作《古董局中局》剧集。

从成立至今2年半的时间内,腾讯影业完成了创制,宣发,IP版权打造,IP授权衍生四大业务版图搭建,也在不断累积创制力量,看来,腾讯影业确实是希望深入行业、扎根行业,不是玩玩而已。

关注内容创制,且持续投入;完善影视业务布局;还背靠腾讯互娱,有机会实现IP全版权开发共生。腾讯影业这股互联网影视新力量不说应不应该看好,但起码值得关注。

腾讯影业的耐心仍是最大的投资

盘点了一下,腾讯影业2016年上映了《魔兽》《微微一笑很倾城》等4部电影;2017年上映了《金刚:骷髅岛》《神奇女侠》《绝世高手》《十万个冷笑话2》等6部电影及播出了《继承人》《择天记》2套剧集;2018年,根据发布会公布,将有7部电影及8部剧集上映及播出。

按照这个规律,腾讯影业“五年计划”的下半场应该会有一定数量的项目出来。至于是不是精品,只能拭目以待。

还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腾讯影业在走一条,自己吃苹果就自己种树的事,有长线的影视人才孵化计划,比如跟FIRST影展合作,举办NEXT IDEA编剧大赛,可以想象,这条路很慢,充满着不确定和一定成本。但是一旦这些基础设施及人才储备都准备齐全了,后面可能会一马平川。

小娱一直很欣赏去年专访程武的时候他说过的一句话,其他公司着急讲故事,或者市盈率可能会是压力,对腾讯影业而言,没有每年一定要做多少个项目的要求,还是希望尊重本身的创作和孵化规律,不断完善打磨。

在市场高速发展、整体环境相对比较浮躁的文娱行业,或许只有背靠大腾讯的腾讯影业才有能力这般淡定自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