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种战斗轰炸机,飞豹为我们国家海空安全作出了太多贡献,不过在这位老英雄的身后却时常伴随着各种异样的声音,说什么航程短、空战能力差……而这当中最大的黑点就是飞豹相对多的摔机事故了,那么我国的飞豹为什么事故率如此之高呢?

其实飞机要想能安全平稳飞行只要在动力和操控两个方面不出毛病就万事大吉了,有一个可靠的发动机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就可以让飞机保持平飞,再一个只要飞行员在操纵飞机上不出现问题,也能实现可以安全返航。纵观从96年到14年这十八年间飞豹发生过得造成13名飞行员牺牲的9起事故,通过事后飞行残骸鉴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发动机的毛病,发动机也没发生过任何空中停车。既然动力原因可以排除了,那么一定是操纵上出现问题了,这锅恐怕得飞行员背吧!各位看官,且先不急黑飞行员,我们先仔仔细细看这飞豹再来看看毛病出在哪了?

18年牺牲13名飞行员,飞豹战机到底靠谱吗?原来毛病出在它身上

悉数飞豹出的这些事儿,我们大体可以发现这么一个规律,这些飞机大多是在低空飞行、舔地突防时因为飞机操纵问题,导致失速引起的事故。这么看来,就不得不说飞豹的气动设计上的一个大问题了,那就是飞豹的机翼没有前缘襟翼,并不是特别适合低空高速突防。对于飞机来说,前缘襟翼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飞机升力。自从上世纪中叶喷气机开始大规模应用以来,前缘襟翼就成了喷气飞机机翼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飞机没有前缘襟翼,飞机在机翼失速前能提供给飞行员的反馈就不是很明显,这给飞行员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飞机都有这个玩意,美国人的F15E和飞豹一样同样只采用了固定前缘,人家飞起低空,钻山沟也是没啥问题。不过这也是因为F15E的前缘不像飞豹那么尖锐,圆钝的前缘就可以让F15E的失速迎角明显增大,给飞行员的反馈增加不少,从而相对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18年牺牲13名飞行员,飞豹战机到底靠谱吗?原来毛病出在它身上

这么说来飞豹时不时出事儿这个锅还得飞机自己来背啊,得西飞来背。您还不要急,咱们再看为啥西飞就取消了飞豹的前缘襟翼呢?早在研发之初,西飞对于前缘襟翼的设计技术掌握的就不是很充分同时放眼国内也没有任何实物可供参考,而我国对于机翼加装前缘襟翼的技术直到92年歼7E研发后才开始掌握,所以当时的研发人员就只能选择取消前缘襟翼来降低研发风险了。飞机现在是有点问题,但也轮不到其他人说三道四,当年西飞穷的卖裤子的时候怎么不见其他人给送三送俩呢。作为西飞的保命产品,西飞人能在缺钱缺粮、万番危急的情况下造出飞豹,并依靠纯国产优势和超高的性价比,从俄国人和瑞典人口中抢下百架大单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奇迹。在苏30大规模装备服役之前,飞豹能撑起祖国海防的一片天已经是很大的功绩,我们没有理由对其在埋怨什么。如今飞豹已经停产,它的使命已经完成,是时候颐养天年了,至于后来的事情那就让后来的继任者继续奋进吧。

18年牺牲13名飞行员,飞豹战机到底靠谱吗?原来毛病出在它身上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飞豹事故率高这件事儿吧,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问题的。9起事故就牺牲了13名飞行员,这组数据的确让人很痛心,难倒飞豹真就这么不堪吗?其实之所以人们感觉飞豹事故太多,主要还是由于近年来网络媒体和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进步,让我们的国家也在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只是知道得更多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生产的歼轰7,不仅拯救了处在生死存亡之际的西飞集团,也给当时的海空军,特别是海军航空兵部队提供了一个可靠、能用的平台,让海航部队拥有了一款可以实现远程导弹载机,机动性不错,能在敌人军舰防空火力之外轻松打击的轰炸攻击平台。就是我们今天再回看,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