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致病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外感、内伤、病理产物。

外感致病

(1)外感六淫致病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当四季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加上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伤及人体而发生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被称为“六淫”,又称为“六邪”。

风邪:风为春季的主气,风邪引起的疾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都有风,因此在其他季节也容易感受风邪。寒邪:寒为冬季主气。在气温较低的冬季,或由于气温骤降,人体防寒保暖不够,易感受寒邪。此外,淋雨涉水,汗出受风,也常为感受寒邪之重要原因。暑邪:暑为夏季主气,暑邪致病多发生在夏季到立秋这段时间。湿邪:长夏处夏秋之交,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外界湿邪伤人,主要是由气候潮湿,或淋雨涉水、居处潮湿等所致。燥邪:燥为秋季主气。秋天空气中水分减少,故燥邪袭入,多发于秋季。燥邪多是由口鼻进入人体的。火邪:火热邪气伤人,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

(2 )疫疠邪气致病

疫疠是一种极其微小的致病物质,通过空气或接触而传播。

疫疠邪气致病,可以散在发生,也可以形成瘟疫流行。

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而发的常见疫病有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大头瘟、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痢疾、肝瘟、鼠疫等。

内伤致病

(1)七情内伤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正常的精神意志活动,当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人体,超出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可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引起疾病。

(2)饮食失宜

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饮食不节,是指饮食的数量或时间没有节制和规律;

二是饮食不洁,进食不洁或腐败变质食物,可引起多种胃肠疾病;

三是饮食偏嗜,可致饮食结构失调,引起身体阴阳失调或某些营养物质的缺乏,从而发生疾病。

(3)劳逸失度

是指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

正常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并增强体质。

适当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若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也会成为致病因素。

病理产物致病

(1)痰饮

一般是指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阳虚而气化无力,三焦水道不通,可聚生痰饮。

常见表现有咳喘咳痰、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

(2)淤血

淤血停滞于脏腑经络,则血行失畅,甚至使经脉淤阻不通,因此局部可出现疼痛、青紫、肿胀等症。

疾病的乘传

五脏中的任何一脏感受了邪气都可能会传给其他脏,根据传播的距离长短可以表现出五种疾病。

除此之外,忧、恐、悲、喜、怒五种情志因素也会引起五脏气虚,其中一个脏器因为情志影响而气虚,相克的脏气会乘其虚。所以疾病的转变一共有五五二十五种变化。

文章内容选编自《国医绝学家庭使用手册》 作者:高海波,工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知名健康管理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