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因口臭而影响大好“前程”的诗人,本想讨好武则天,却被一贬再贬

唐朝时期有个叫宋令文的人,他在家乡山西汾阳乡间很有名气。他自己优秀,还会教育孩子。宋令文的文章、书法、武力堪称“三绝”,他把这“三绝”倾囊相授于三个儿子。儿子们也争气,每人继承了一样。其中,大儿子宋之问继承了爸爸的“文章”一绝,成为了初唐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不过宋爸爸忽略了对之问的思想品德教育,导致小宋虽有好文采,却无好人品,这为他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小宋自己光顾发奋读书不注意个人卫生,把别人刷牙的时间都用在了学写诗上。结果他写五言诗在当时没人比得上,可是长期不好好刷牙导致了口臭伴随终生。小宋年轻并不介意。他觉得自己是个诗人,诗人就可以不拘小节;而且长得帅,看脸又无所谓口臭不臭。可是小宋还是目光不够远大,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后来在职场上的发展真的因为“口臭”受到了制约。

宋之问(约656 — 约712)_图

小宋意气风发的年代正好赶上武则天女皇在位。这个时代对于大唐两种男人无疑是天赐福音:一是有才华的,二是长得好的。小宋两样俱全,他非常庆幸自己生逢其时,又有能力抓住机会。

虽然宋之问出生门第不高,没什么后台,但女皇不拘一格降人才,将他和“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都招到崇文馆当学士,一下子成了五品官,这无疑是鲤鱼同学的龙门一跃。

学士的主要工作就是陪女皇游玩,凑趣写诗,歌功颂德,这对于小宋来说简直太适合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攀上皇帝这棵桂树,荣幸至极!”

武则天年轻时也是个文学女青年。当年在感业寺,她给李治写过一首情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凭这首诗就把同样带着文艺青年气质的李治感动得稀里哗啦,把她的户口直接从感业寺转到了后宫,从此武则天一步步登上人生的巅峰。所以武则天对诗人比较重视,平时游玩吃饭喜欢弄几个诗人陪着。小宋文章锦绣,出口即成,很受女皇欣赏。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_图

一次在游玩洛阳龙门时,女皇让群臣赋诗,谁写得好就奖励限量版的锦袍一件。东方虬写得不错,得到了锦袍。等到小宋把作品奉上后,女皇大大点赞,立刻把刚赏赐东方虬的锦袍给了小宋。

小宋所写的《龙门应制》虽然是首应制诗,但的确很好,以至于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回忆昔日大唐的繁荣便会想起这首诗,“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而且小宋不仅使五言诗日臻完美,还为七言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功劳都记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小宋经常陪伴在女皇身边,不由的飘飘然起来 ,“志事仅得,形骸两忘”。他逐渐已不甘心单纯做一个诗人,他也想进步,得到更多的权力。

女皇的后宫叫奉宸府,由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管理。小宋进入奉宸府后,平日里尽力巴结上司张氏兄弟,给他们当枪手写文章,还提夜壶。晚上,他想自己“伟仪貌,雄于辩”,长得不比二张差,还能说会道,于是萌生出爬上女皇龙床的念头。

宋之问的作品_图

于是,小宋倾才华为女皇做了一首情诗《明河篇》,赤裸裸地表达了他对这位年长自己三十二岁老太太的“爱情”!最后直抒胸臆,“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请让我来亲身伺候您吧,您不会失望的!

女皇读后赞不绝口,可是小宋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女皇对身边人说:“小宋的确是个人才,只是他口臭熏人,朕怎么能受得了啊!”

小宋得知后,悔恨交加。没想到自己的这个缺点在关键时候成了制约进步的大短板。从此他每天都注重牙齿的卫生,还要含着鸡舌香才敢去上班。一时间,洛阳城内的男子都知道女王喜欢口气清新的男子,药店里的鸡舌香顿时卖脱销了。

自己无法直接抱住女皇的大腿,那就抱其它权势的大腿吧,只要能捞到好处就行。可惜时局变幻,权力更迭,小宋被乱花迷眼。每次倒霉清算的时候,总少不了他而被贬。好不容易唐中宗想提拔他,结果还被太平公主揭发了因贪受贿的丑事,宋之问被流放越州。

宋之问的作品_图

不过流放对诗人的创作来说不一定就是坏事,诗与远方是相辅相成的。宋之问一路向南,开阔了视野,跳出了以往写应制诗的框框。他讲自己的所见所思付诸笔端,写下了不少自然清新、情感真挚的优秀作品,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等。

本来宋之问流放诗人当得还挺爽,似乎一辈子这样子下去也不赖。怎知京城里的局势又发生了变化。此时李隆基上台,清算宋之问的历史问题,觉得此人一向政治上投机、个人品质修为又成问题,大唐的诗人多得去,少你一个不少,干脆赐死吧。

可怜一代诗人宋之问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幸好他有名句流传,也算没有辜负自己的才名。

文:刘樱姝

参考文献:《旧唐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