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欧阳婕 张新 杨紫瑶

来源: 严肃的人口学八卦(ID:renkou8gua)

今年1月份,《2018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出炉。马化腾说,微信全球月活跃账户数已超过10亿。这意味着,在路上随意擦肩而过的人,即便不认识,Ta跟你一样,大概率都在使用微信,刷着朋友圈。

作为网络原住民一代,当代青年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耗费的精力更是不可小觑。微信已经成为基于现实关系网络建立的熟人网络社区。青年们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日常,发布观点,通过各种使用行为建立起个人形象。他们试图将朋友圈当做前台,与他人和周围环境互动。这个前台对维持人际关系,沟通人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么在朋友圈越活跃的人是不是人际关系越好?怀着大大的疑问,我们以北京某高校为田野开展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分析,试图探讨当代青年在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能否影响到自身的社会资本。

首先,我们需要对几个概念进行说明。自我呈现是个体为使他人按照其愿望看待自己而在别人面前进行的自我展示。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符号互动理论基础上提出。戈夫曼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个体通过表演的形式,来策略性地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实现对观众的自我形象呈现。           

社会资本又该如何理解呢?它被认为是人们在与熟知或相识人的长期关系网络中,形成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一个人社会资本的多少反映了Ta与其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强弱,从长远来看更能反映可以带来的额外利益的大小。

美国学者普特南从宏观角度出发,将社会资本划分为凝聚型和桥接型两种。凝聚型是指能连结相同性质个体的社会网络,而桥接型则是连结不同性质个体的社会网络。换句话说凝聚型可以说是强关系,个体间联系紧密,多为家人和亲密好友;桥接型相当于弱关系,个体间关系松散不牢靠,但也能让你接触更多新鲜的信息。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以后,重点来了。当代青年的朋友圈自我呈现程度如何呢?在朋友圈发布信息,与人互动,能够改善青年的社会交往,增加其社会资本吗?

1

大学生朋友圈里都有啥

大学生朋友圈最爱发布的朋友圈类型依次为:记录生活型,展示成就型和热点转发型。其中高达77.21%的大学生发布的内容主要为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愿意在朋友圈展示打卡,证书,脱单,获奖等成就型信息的年轻学生接近一半(41.91%)。这和小编刷朋友圈的感受也是基本相符的。

提到社会资本,不得不先看看大学生微信上的潜在人脉表现如何,即好友数量。如图2所示,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的微信好友数量不断增多,说明伴随着在校时间的增加和年纪的增长,朋友圈潜在人脉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真正能反映人际关系强弱的社会资本感知量,并不完全能与潜在人脉划等号。毕竟有一些“默默潜水”的好友,时常让人感觉不到他们在朋友圈的存在感,你也不会把他们当作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

2

大学生自我呈现水平和社会资本有关吗

社会资本的强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显示,使用微信时间越长,就越有熟练驾驭微信沟通功能的可能,从而越能利用深层次交流获取更多凝聚型社会资本。同时,对微信朋友圈的依赖程度也能影响是否通过微信的使用获取社会资本。当然我们也不可忽略潜在的关联效应。早在2007年对Facebook的研究里,Ellison便发现,那些最能从线上表现中获利的人,往往是已经在面对面交往中享受成功的人了。

那么在影响社会资本的各种因素中,个体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处在什么地位呢?

借鉴国外学者对虚拟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水平的测量,我们从呈现深度,诚实程度和呈现数量三个方面来测量个体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水平。通过选择是否与自身表现符合来计算其自我呈现得分。得分越高自我呈现水平越高(表1)。从基本数据中不出意料地发现,女生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我们同样借鉴国外学者研究,制作线上社会资本测量量表,并根据朋友圈的语境做出了些许调整(表2)。

图3和图4分别展示了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水平与不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经过统计检验,不管是桥接型还是凝聚型社会资本,都和大学生在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呈现水平越高,个体能够拥有更高的社会资本水平。

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优秀的预测情况呢?数据本身只能给出相关关系,并不能直接证明其中的因果联系。我们试图通过访谈略窥一二,并从两种视角总结了原因:

一、愿意主动将自己展现在朋友圈的青年视角。“增加了更多的和某些不太熟悉或者好久没见的人的交往机会,发记录共同记忆的朋友圈,跟朋友们互动多起来了。”“朋友圈的互动也就维持旧有的关系,确实增加了一些互动的机会,弥补了因空间不能见面的缺陷。”这两位受访者认为适当在朋友圈表现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够提供相互进行评论点赞的机会,并通过这些行为维持从前建立的人际关系。

收获线上情感支持,团结彼此也是积极地在朋友圈展现自我的回馈。“刷成就,秀恩爱的朋友圈(互动)比较多,就是这些好的事情,大家表达一种祝福嘛。”“你会想在一个团体里通过发朋友圈的方式搞好关系,团结彼此。”展现自我的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体会到被欣赏和认可的滋味。

二、正刷着朋友圈的青年视角。 “有时候朋友圈的人让我眼前一亮。如果ta特别优秀的话,我会在心里记住ta。虽然我不会主动联系ta,但是如果ta下次主动找我,我的态度会比我没有看ta这条朋友圈的时候好得多。如果我通过朋友圈意识到ta是在某些我不擅长领域里做得很好的人,我可能会主动联系ta。”

该访谈表明,观看朋友圈的人会评价朋友圈的质量,观察对自己是否有利,来选择是否在朋友圈和对方互动,由此客观上影响了发朋友圈青年社会资本的变化。

事实上,朋友圈在客观上提供了一个容易定位并起到维持大量不同背景和兴趣关系的场所,在其中展现自己的特征可能有助于推动一段关系的发展。年轻人在这种场所中感到寻求建议或帮助很舒服。这就解释了自我呈现和桥接型社会资本的直接关系。

有趣的是,虽然没有明说,但想要去增加社会资本的童鞋,在自我呈现上会更具策略。“为了发一条朋友圈,你可能会精心地选一些东西,组织语言,就觉得很累。”“虽然你跟他不熟,但是你去点个赞就显得特别自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像是给对方打了个招呼一样。”

这些策略体现在,大学生越是受到人际关系发起和维持动机的影响来使用朋友圈,就越可能发布和个人有关的信息。诚实的自我呈现对于那些想要加深固有人际关系的学生来说会更加普遍。在社交媒体上具有“陈列”特征的自我呈现,使得人们更易通过包装掌控自己的形象。

这是不是暗示着,年轻人早已熟悉网络社交的这点套路,并已经将社会资本的获得当做朋友圈使用的一大诉求了呢?

3

最后好像还需要一个总结

最后,做个小小的总结。在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得拿到朋友圈分享的时代,对于当代青年而言,适当地在朋友圈里对好友进行生活、学业等方面的展示,有利于他人更好理解青年本人的形象。将更深层次的个人想法与信息坦露给好友,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交流情感,也有利于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赢得合适的社会资本。

发圈千万条,隐私第一条!严八提醒切忌过度夸大线上社会资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朋友圈的好友很多为“熟悉的陌生人”,在不知道观看你的观众是谁的前提下,记得注意信息保护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