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起肉”的发达国家?看韩国怎样“碾压”曾经领先的台湾!

我们中有一批网友,总是有莫名其妙的“自信”,对别的国家和民族张口就来污蔑性的字眼,比如称呼印度“阿三”,比如称呼韩国是“棒子”,还经常以讹传讹地讥笑韩国人“吃不起(牛)肉”。

韩国真的这么穷?韩国人真的这么苦?

暂且不说韩国人“吃不起肉”的谣言,来源于调侃性的网贴和电视娱乐节目,其实韩国普通猪肉和牛肉价格相比中国不贵、吃的也不比我们国人少,人家有时自嘲吃不起的是高品质的特有“韩牛”。

今天不说肉,咱们就来瞧瞧,拿都曾是亚洲“四小龙”的台湾和韩国比一比,一个曾经基础差、底子薄的韩国,怎样反超了以台积电、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经济享誉全球的台湾地区,韩国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高度?

日前,根据美国Gartner公司(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机构)公布的最终结果,在内存市场强劲增长的带动下,2017年全球半导体营收总额达到4204亿美元。

Gartner研究总监George Brocklehurst表示:“2017年有两个半导体行业的里程碑——收入突破4000亿美元,过去25年来排名第一的英特尔首次被三星电子挤到第二名。”

2017年内存市场飙升近500亿美元,达到1300亿美元,相比2016年增长61.8%。2017年,三星内存收入增加近200亿美元,使三星在2017年跃居首位(见附表)。

然而Gartner预测,三星的领先地位将是短暂的,将在内存市场进入萧条期(很可能在2019年底)时消失。

附表:2017年全球收入排名前10位的半导体厂商(单位:百万美元)

“吃不起肉”的发达国家?看韩国怎样“碾压”曾经领先的台湾!

韩国阔步跻身世界发达国家

1987-2017年,30年,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中国的强势崛起,几乎令世界政治经济版图重绘。

而在世界剧变的疾风暴雨中,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却令人惊奇的保持着超常的稳定,30年间只有一个地区退出,一个国家进入。这个退出的地区就是中国台湾省,而进入的国家是韩国。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十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变化吧!这份名单为世界银行1987年所认定,具有权威性。

“吃不起肉”的发达国家?看韩国怎样“碾压”曾经领先的台湾!

这三十年,发达国家的财富普遍增加了3倍左右,而表现最卓越的却是新上榜的韩国,财富增加了8.12倍,其次是新加坡的6.8倍,第三为爱尔兰的6.64倍!

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2017年,名义GDP同比增长5.4%,创2010年以来新高。在世界经济15强中,增速仅仅落后中国和印度。GDP排名,更是从2010年的第15名,上升到了2017年的11名。

韩国为什么这么牛?

这个问题,很复杂。可以化繁为简地从创新、规模两个维度来解答。

第一看创新,韩国的创新能力世界领先。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中,韩国排名第11位,高于日本和法国。

“吃不起肉”的发达国家?看韩国怎样“碾压”曾经领先的台湾!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 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美国彭博新闻社发布的创新指数,韩国更是连续五年蝉联第一。

第二规模,韩国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之一。韩国的电子信息、家电、汽车、半导体、钢铁、工程机械都位居世界前列。2017年,韩国半导体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了20%。仅出口一项就高达997.1亿美元,同比增加60.2%,创下历史新高。

韩国创新与规模的典型代表,便是三星。

2017年,三星电子获得的美国专利数量,仅次于IBM,位居第二,三星显示器位居第十。如果以三星集团计算,必然超过IBM。

2017年,三星取代英特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干掉苹果,成为全球最赚钱的企业。除此之外,三星还是韩国第一大军火商、全球三大造船厂之一……

如果将创新比作硬度,规模比作尺寸,那么,又硬又大的“拳头”,才是经济实力的象征。

韩国,就是一个又硬又大的“拳头”,不可小视。

韩国“逆袭”曾经领先的台湾

台湾和韩国都是亚洲“四小龙”成员,但在经济起飞阶段台湾基础好于韩国,1965年韩国人均GDP仅有台湾的不到一半。

自1965年开始,韩国开始步入追赶台湾的车道,尽管同期台湾经济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但韩国的人均GDP仍在不断向台湾靠拢。

真正的超越发生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的人均GDP增速远快于台湾,韩国的人均GDP迅速拉近了与台湾之间的距离,并最终在2005年完成超越。

台湾与韩国经济差距持续扩大,根据环球透视(GlobalInsight)的估算,2017年韩国人均GDP将首度突破3万美元,达到30,418美元,而台湾人均GDP则为24,240美元,差距超过5,000美元。

韩国将是东亚继新加坡、日本,第三个挤进3万美元俱乐部的国家。

据高盛经济学家统计,目前超过这个水平的G20国家,也不过区区9个。

反观台湾则面临低度成长的窘境,在1992年台湾人均GDP即突破1万美元,达到10,766美元,当时韩国尚不及8,000美元;直到1994年,韩国人均GDP才首度突破1万美元。

不过台湾直到2011年人均GDP才突破2万美元,达到20,949美元,GDP加倍花了近20年的时间;反观韩国只花了12年的时间,在2006年人均GDP即突破2万美元,达到20,693美元。

而后由2万美元成长到3万美元,韩国也只用了11年;近年来台湾成长几乎停滞,韩国已经远远地把台湾抛在后面。

“韩国模式”如何碾压“台湾模式”

“吃不起肉”的发达国家?看韩国怎样“碾压”曾经领先的台湾!

2012年,台湾《天下》杂志充满危机感地写道:台湾出口额曾是韩国的4倍,但15年来台韩竞争力逆转。如今,韩国出口额是台湾2倍,跃升世界第九大贸易国;台湾前五大贸易区,韩国市占率都赢台湾。(2012年的数字)

于是这本杂志反省了一下,这15年来,台韩各自做了以下这些关键抉择:

关键抉择一:FTA快攻vs仰赖ECFA

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韩国被IMF接管后,政府的国家经济战略,就是以FTA(自由贸易协定)为主。至今,韩国是唯一已经完成与东协、欧盟、美国三大经济体签下FTA的亚洲国家。签有FTA的国家贸易额占韩国总体贸易额达35%。去年,韩国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跃升全世界第九大贸易国。如今无论是出口金额或贸易总额,都几乎是台湾的2倍。

因外交因素,台湾花了十二年才加入WTO;2002到2010年,完成中美洲所谓邦交五国的四个FTA,但只占台湾贸易总额的2‰。2010年,与中国大陆签订ECFA,500多项的早收清单,全部加起来,占台湾贸易总额不到5%。

关键抉择二:政策落实vs口号计划

在网路初兴的1990年代末期,韩国政府就大力扶植网路产业。在全韩铺设基础设施,成为全球网路最快速、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其中FTA蓝图、推动韩流、重振汽车产业等政府政策落实度都很高,具国际竞争力。

而台湾政府的自由贸易港区、六大新兴产业等政策,执行成效不彰,也不具国际竞争力。

关键抉择三:价值导向vs成本导向

一九九七年金融风暴後,面对全球化竞争,韩国与台湾采取两种不同的路线:韩国集合全国之力,扶植大企业,走价值提升和品牌路线;台湾则选择不断压低成本,为人代工。

十年来,韩国研究开发占GDP比例,一直高於台湾;2006年,韩国整体研发经费占GDP比例超过3%,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

在未来,韩国的移民政策将以吸引白领专业人士为主,包括法律、金融与医疗专业人才。而台湾吸引台商回流的政策,是以开放外劳比例为诱因,继续走压低成本的老路。

“韩国模式”也有罩门

韩国从国家、社会、企业所信仰的「优胜劣败」生存法则,像一刀两刃,成就了一个经济强人,却同时是个「幸福弱者」。韩国模式容易大起大落,三星咳嗽、全国感冒的“韩国病”让人头疼。

长年观察台湾企业发展,东海大学社会系荣誉教授高承恕认为,台湾一直对刻意扶植大财团,持比较保留的态度:“台湾是二元结构,除了公营事业外,一大块是不计其数的中小企业。非政府刻意培植,而是从农业社会转型代工製造的外销型中小企业,像一群蚂蚁雄兵。”

相较於韩国垂直整合的大财团,台湾中小企业走水平分工,因此具有多元活力,而韩国中小企业因为只能仰赖大财阀喂养,研发动能极低。

在全球经济进入产能过剩、成长“大停滞”状态时,高承恕认为,台湾中小企业的灵活度,反而能针对市场需求更有效、快速的应变,这笔追求规模更重要。台湾外销金额最大的产业,是由上百家中小企业组成的机械业。

台湾中部的工具机产业、自行车产业聚落,正不断建立如德国、瑞士企业,走向更精密、更高价值创新的传统。这被认为更符合台湾现在需要的发展模式。

伟人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值得世代相传的警言。还漫说我们在很多地方比人家落后,就是有一天我们的国家真的领先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要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智慧,也要有为他人点赞的胸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