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经济拓宽中国品牌的发展路

美国伊利诺伊州蒂斯基尔瓦,商品上的“中国制造”标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已经是经济大国,在迈向经济强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注重科学技术等硬实力的进步,也要注重品牌等软实力的提升。从经济生活现实看,这不仅需要企业自我提升,也需要借助新经济的平台,加快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的品牌是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标志之一。在全球价值链中,良好的品牌也是参与价值分配的有力因素。在企业竞争力中,良好的品牌反映了企业生产、研发、制造、销售等综合性竞争能力。因此,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分析表明,全球知名品牌仅为全球商标总量的3%,却拥有全球40%的市场份额和50%的销售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质量、品牌、创新等方面的差距较大,尤其是中国品牌与中国经济总量、产品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有产品缺品牌”的挑战严峻。比如,2017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显示,我国仅有37个品牌入榜,与美国233个品牌入榜的水平差距较大。因此,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适应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要求,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升级,已成为经济生活主要任务。

从过去几年情况看,需要高度重视新经济在中国品牌发展中的作用。新经济不仅成为孕育新品牌的重要土壤,而且成为助推传统中国品牌重焕光彩的重要力量。比如,不久前公布的“2018年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显示,100家入选企业的总品牌价值达到6839亿美元,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腾讯和阿里分居前两名,品牌价值分别为1322亿美元和886亿美元。再例如,平台企业在助力传统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平台企业的流量效应以及新模式效应,一些传统制造业品牌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品牌效应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品牌在天猫的销售额占比已超过7成,当年“双11”销售情况显示,包括波司登、小米、李宁在内的167个品牌成交破亿,新零售正在为老品牌注入新的活力。此外,众多中华老字号也通过天猫新零售走出了国门。2017年,超过1万个中国品牌共计12亿件商品通过天猫的出海计划进入了海外市场。

这些实践表明,传统的中国品牌,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要推进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使中国品牌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快新模式的发展。

进一步发挥新经济对中国品牌的促进作用,需要的是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比如,进一步加快新市场的开放,鼓励新市场的竞争,完善新市场的监管,由此使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向国际舞台,争取到2025年《世界品牌500强》的中国入围品牌达到100个,其中制造业的中国品牌超过50个。由此使我国经济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