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主战坦克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由祝榆生总师主持研发。在99年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首次亮相时,其新式造型着实让国内外媒体感到意外和惊奇。99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跟进豹二坦克的,要求能够实现高速机动,高精度行进间射击,优秀的防护力。这也是中国第一款重量超过50吨的主战坦克。

99式坦克是如何摆脱苏系阴影的

99式原型车

由于历史遗留的种种因素,我国的坦克火控技术是其实长时间落后苏联和西方的。尤其是西方国家普遍进入三代主战坦克时代后,这种差距就显得尤为明显。进度的严重落后,拖累了99式主战坦克的火控,使得其火控系统较西方主流三代坦克有一定的差距和缺陷。下面让我来谈谈吧。

99式主战坦克采用的是下反式稳像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是从80年代开始,在与巴基斯坦合作开发85II时,开始发展的。下反式火控系统在88B,88C(老96)经过了实际考验,获得了不错的射击精度;在祝榆生总师的拍板下,99式果断采用了下反式稳像系统。

下反式火控系统,瞄准镜体安装在炮塔顶部,通过一个四连杆与火炮相连,随动于主炮;其他光学组件除了等腰棱镜外也随动与主炮。而下反射的120°等腰棱镜通过安装到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外框,实现姿态独立稳定,不受镜体转动影响;

下反式火控系统的光路图

此时整个光路系统可以使成像的各个点始终稳定在目镜中的固定位置,在炮长眼中,物象相对于分划板是不动的,从而可以方便完成瞄准、击发。

99火控系统实现稳像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让行进间射击称为可能;而且减少了炮长的视觉疲劳(人眼睛无法长时间盯着晃动的图像),提高了人机功效。但99式采用的下反式火控最大的缺点就是,其只能实现昼间白光成像的稳像,而微光系统和红外系统的现则无法实现稳像,只能实现稳线。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下反式火控系统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光学元件尺寸过小,无法将微光系统和红外系统整合到光路中。也就没有办法通过下反棱镜进行稳像。而西方主流三代坦克普遍使用的上反式稳像火控系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上反式稳像火控瞄准镜刚性安装在炮塔上,内部集成上反射镜,微光和热成像系统和陀螺仪,在俯仰和方位向实现双向稳定,镜体不再随动于火炮。由于微光和热成像也实现了稳定,上反式稳像火控在任何一个光学通道都可以实现稳像,因此战场适应性大大领先于下反式稳像火控。而下反式在微光和红外通道时只能实现稳线,无法进行行进间射击,只能退回到二代坦克的短停射击。

左为上反式,右为下反式。可见陀螺仪的位置不同

99式坦克下反式瞄准系统,外观上可以看到瞄准镜体较小

豹二A5的观瞄,可见上反式火控系统瞄准镜体积较大

下反式缺点虽多,在99立项时,这已经是中国唯一靠谱的火控系统方案,上反式火控系统由于需要火炮随动,对角速度和角位移的测量精度和电机驱动精度要求非常高,当时国内的基础搞不定;再考虑到下反稳像不依赖电力,观瞄系统被弹面积小,生存力较强。因此果断采用下反,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明智之举;但在99服役后,我们的上反式火控系统也加快了研发进度。最终在96A上服役。

96A的瞄准镜,明显比99大了很多

到了毛明总师主持研发的99A,我们终于将99的火控换成了上反式。至此,99A实现了全天候火控稳像能力,可以在任何条件下完成行进间射击。(作者署名:纸上的宣仔)

99A换成了上反式火控,观瞄装置明显变大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