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幅《呐喊》让他成为20世纪初德国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呐喊》,1910年,爱德华·蒙克

蒙克1910年创作的《呐喊》(The Scream)于2017年第一次在日本展出。展出的《呐喊》是蒙克创作的4个版本之一,以油画和蛋彩绘于木板上,描绘了在血红色天空映照下,一名站在桥上做出惊恐表情的行人。目前蒙克美术馆拥有其中2个版本,另外2幅分别由挪威国家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 Petter Olsen 收藏。《朝日新闻》本周报道,东京都美术馆(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将在2018年10月27日举办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画作展,除了《呐喊》之外,展览还将展出约100幅蒙克画作,涵盖油画、版画、素描等类型,所有画作均借展自挪威蒙克美术馆(Munch Museum),展期将持续至2019年1月20日。

部分蒙克作品欣赏

《自画像》(Self-portrait),1895年,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 《蒸汽火车》

爱德华·蒙克《 伐木工人》

爱德华·蒙克《 丹尼尔·雅各布森教授》

爱德华·蒙克 《割干草者》

爱德华·蒙克《 达格尼·尤尔》

爱德华·蒙克《 拉斐特街道》

在巴黎期间,蒙克与印象派成员多有接触,看印象派作品展,深受印象派影响。这幅作品是在修拉的影响下,用点彩的技法完成的。蒙克站在阳台上,倚栏望着纷繁热闹的拉法耶大街。

1891年,奥斯陆国立美术馆收藏了第一幅蒙克作品《尼斯之夜》。1892年,他参加了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在柏林,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

至此到1908年,蒙克的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柏林度过。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

爱德华·蒙克《 阿尔伯特·科尔曼》

爱德华·蒙克 《狗头》

爱德华·蒙克《 病中的女孩》

爱德华·蒙克 《蓝衣女子》

爱德华·蒙克《 归途上的工人们》

爱德华·蒙克《 黄圆木》

爱德华·蒙克《 星夜》

爱德华·蒙克《安格尔的画像》

《吸血鬼》(Vampire II),1895年,爱德华·蒙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