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概述

抽动症定义: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规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活动或发声。

国外报导:10~24%的儿童在某个时期出现抽动症,极少为单纯发声抽动。

国内报导:1~7%北医三院(1965)在儿童神经症中占33%,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门诊初诊占2%,男孩为多。

抽动症在儿童中属于常见的儿童疾病,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少数智力低于正常的表现,更多的是由于此类患儿不自主运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毕竟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抽动症病因(未明,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患者家族成员中患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较一般人群为多见。

2、躯体因素:都始于局部刺激而诱发。多眼结膜炎、倒睫、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引起眼肌、面肌不自主抽动,当局部病因消除后,而抽动继续存在。

3、器质性因素:曾有围产期损伤史、产伤、窒息、早产、低体重儿等。此外多动症伴抽动症并不少见。

4、精神因素:生活中不愉快事件、过度精神紧张/学习负担过重,因此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5、药原性因素:不恰当长期/大量应用抗精神病药或CNS兴奋剂可能产生Tic或抽动—秽语综合征。


抽动症诊断

1、 以4~5岁儿童常见,起病于童年及少年早期。

2、 有复发性、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的单一或多部位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以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较常见。

3、 抽动能受意志克服短暂时间(数分钟→数小时),入睡后消失,检查未能发现神经系统障碍。

4、 抽动一天出现多次,几乎天天如此,至少持续2周.但连续期不超过一年。

5、 已排除以舞蹈症,wilson EP 肌阵挛,药源性EPS及其他锥体系统病变。


抽动表现特点

1、面部肌肉抽动 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2、 头颈部肌肉抽动 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3、 躯干部肌肉抽动则 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4、 上肢抽动表现为 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5、下肢抽动表现为 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6、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 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

无论哪种抽动障碍的形式都主要表现为两种抽动类型,即运动性抽动和发音抽动。

但根据抽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又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 与抽动—秽语综合征。

病程在1个月到1年者称为暂时性抽动障碍; 病程在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应不同时出现。


抽动症儿童日常注意事项

1、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

2、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

3、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

4、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

5、不可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军训、长跑、竞技性体育活动及重体力活动;

6、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7、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8、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9、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10、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且不可看过于激烈、刺激画面,对于重症者应避免看电视。避免使用电脑,如确有学习需要,每次使用电脑不宜超过半小时,严禁杜绝过度使用电脑或玩游戏。

11、在治疗期间应按时复诊,确保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提高康复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