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祖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左宗棠出生于1812年,是晚清时期很有名望的一个人。他出自湖南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特别聪明,很喜欢阅读。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书籍他都有所涉猎。可以说,他的这些爱好,对他后来带兵打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左宗棠在其二十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取中第二名。但是,在其之后的会试上,却连续多次考试都落榜了。后来,他便不再参加考试,而是重新拾起书本,隐居乡野,致力于研究学问。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值得庆幸的是,左宗棠之后遇到了伯乐。

这个人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它就是林则徐。

1848年,湘阴大水,左宗棠赈济乡邻。 同年,胡林翼向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但是,左宗棠因事未赴任。1850年1月,林则徐返乡,约左宗棠于长沙舟中相见。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林则徐就已经对官场彻底失望了,但是,一心爱国为民的他还是想要找到一个能为国谋利的人。就在这时候,林、左二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在相处之后,他发现,这个身处民间左宗棠对国家的政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对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很有看法。他看出左宗棠之后必定是一个能成大事之人,而且,对西北地区的未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他把自己这些年整理出来的所有资料和地图全部都交给了左宗棠,这也为之后左宗棠在处理新疆的问题上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在得到林则徐等人的推荐、赏识之后,左宗棠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当然跟他自身的努力、才华、学识也是分不开的。由于,跟他同时代的人的愚昧无知,更显得他鹤立鸡群,因此,他就获得了朝廷的重用。

1852年,太平军起义,长沙被包围了,就在这危急的时刻,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左宗棠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保卫国家江山社稷的阵营之中。他日夜策划,想出了不少有利于挽救局面的方法,终于,在三个月之后,太平军撤退了。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他一生的辉煌也就因此开始了。

在镇压住太平军之后,左宗棠提出削减军队,并抓紧时间操练士兵。他向朝廷请奏:在福州开办船厂,得到了全力支持。后来,他便派人出国购买制造船体所需要的部件,还创办了船政学堂,专门向学生传授造船技术,培养海上作战的人才。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船厂终于正式开工生产,这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型船厂。左宗棠不仅在以上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收复新疆这件事上更是战功赫赫。

公元1864年,正值战乱的多发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治陕甘回变,后者甚至波及到了新疆,新疆各地豪强趁机纷纷起兵叛乱,因此,出现了割据战争。1867年,阿古柏自立为王,俄国乘机占领了伊犁,美国也同样虎视眈眈,准备找准时机瓜分西北地区。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这件事情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左宗棠临危受命,派兵平定战乱,收复失地。

就这样,他带着林则徐之前给他的地图,率领六万大军出发了。在军事战略上,左宗棠提出要“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又称“缓进速决”)。这是一场为维护民族的战争,士兵们在战场上个个斗志激昂,浴血奋战。终于,经过一年的时间的抗战,新疆成功回到了清朝的版图上,这是清朝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笔,也同时,向外国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风采。

在出征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事情是大是小,他都要亲自过问。无论天气有多么恶劣,他都跟士兵们同甘共苦,不给自己搞特殊化。而且,在战争的闲暇之余,他鼓动士兵开垦荒地,招揽民户来承包耕种,并且,将桥梁、沟渠、馆舍等基础设施修治完善。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其实,说到他“千年一出”,极其富有国际战略眼光,这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晚清之所以腐败不堪,跟有权势的人的目光短浅、不知进步等固化思想也同样密不可分。左宗棠的出现,虽然,对当时的局面有很大的影响,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仍然没有办法彻底改变现状,清王朝也最终还是会垮台。

可以说,左宗棠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不仅参与了一系列的战役,还支持洋务运动的开展,给当时的中国局面带来了有利的影响。在那个时局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坚持自我,为民族的崛起而不断奋斗,他是时代的真英雄。

梁启超眼中中国“五百年第一伟人”

但是,令人感到很可惜的是,1885年,这个晚清最大的功臣因病去世了。他在临终口授遗折时先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又说:“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平生,不能瞑目... ...”梁启超说他:“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