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898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以“BAE超级工程院”为主题的2018宝沃汽车品牌日发布会,在本次发布会,宝沃提出了一大技术,是为宝沃车辆车身采用了79%车身高强度钢占比。那么,高强度钢车身这一用户平常都“看不见”的,却又关乎安全的技术,它究竟有何优点?真的就代表安全?

1、采用高强度钢车身已是行业普遍现象

既然宝沃提出了采用79%车身高强度钢占比,本人也简单盘点了一下目前市面上的车型,是否采用了高强度钢车身,以及各自占比多少。

根据目前能查到的数据来看,可以认为采用高强度钢作为车身已经是所有车企的选择,而且都具有很高的占比。既然高强度钢车身和汽车安全方面息息相关,那么高强度钢究竟有多强,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2、为何采用高强度钢材料

一款车的安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其中主动安全被各种高科技配置代替,诸如各种雷达和摄像头等其他感应装置,可以通过收集数据来方便车主操控汽车,而被动安全中,车身强度就是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力学上的划分,钢材有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而厂商宣传的基本都是数值更好看的抗拉强度,不过抗拉强度更高也可以代表对于汽车安全更重要的屈服强度的更高。简单说屈服强度高的材料,可以承受更大的破坏。

而且,钢材的强度提升之后,可以在保证车身安全的情况下,采用更强更少的材料,大幅度减少车身配重,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而轻量化的优点,大家也都知道,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性。可以说,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料,能够保证甚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还可以达到节能环保更经济的目的,所以也不是车辆越重就越好。

3、车身哪里采用了高强度钢

钢材的强度越高,也代表材料价值更加昂贵,现在大部分车型也都采用了60%~80%的车身占比,而一般300MPa就可以称为高强度钢材,于是在车身上的呈现,就会有所侧重,有的地方可能采用更高强度的如热成型钢材。

以图举例:

(1)车顶部位,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翻滚时车顶的变形

(2)车身侧围,主要是A柱B柱,作为搭载车门、承接车顶车底,高强度的A柱B柱可以有效减少车侧碰撞的伤害

(3)车底位置,采用了超高强度钢材,减少驾驶室形变

(4)其他位置,还可以看到车前防撞梁、车尾部、以及车侧也都配备了高强度的材料,这些地方也都是发生事故容易受到冲击的地方

车企基本都采用了这样的搭配方案,而这样的特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不遗余力的保护驾驶员及车内人员的安全。而车头的材质强度并不是特别高,是因为车头更需要的应该是用一些如“发动机下沉”的设计,以及各种吸能设计,来规避车头部分对驾驶室的伤害,就像鸡蛋放在有海绵的盒子里更不容易坏,总结一句话就是:乘坐空间(鸡蛋)尽量坚固,车头车尾(海绵)尽量吸能。

4、采用了高强度钢就一定安全吗?

有人会说,既然高强度钢材这么好,那么就选择强度最高的钢材就好了,那样车也更安全。其实不然,车辆作为一个系统,单一的提升某个方面并不能表明,车辆整体就提升了。首先就是焊接工艺,哪怕材料再结实,但是焊接工艺不过关,假设整个车身一碰就会散架,这也毫无安全可言,而这种需要落到实处的、最基础的技术,是现在很多新兴车企所没有的。

还有就是大家只看到了强度一说,关于一个材料还要看耐疲劳性、考虑冲击韧性甚至截面形状等等特质,以冲击韧性为例,它是反映材料对外力冲击的抵抗能力,这方面钢材的冲击韧性就高于铝材,比如铝合金轮毂容易断裂。这些方面都说明了,并不是盲目地采用高强度钢高占比就能够代表一款车的安全性能的,这只能说,这车很贵,不过用了总比没用好,但是性价比就要多考虑一下了。

头条说:高强度车身一直作为车企的宣传卖点,而这一项并非呈现在车主眼前的技术,却又与车主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采用了高强度车身的技术,说明这款车可能有更轻的车身,有更好的操控,但是并不能说就完全代表了安全的提升,毕竟这种要落到实处的技术,需要的是扎实的积累以及多方面的联合提升。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