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60条最有广州味的街有“救”了!条条都是城市“老家底”

广州有俗语:

落雨,无有洗惊(不用担心),有骑楼;

出太阳,无有洗惊,有骑楼。

形式上中西合璧、气质上市井亲民的骑楼

是广州人最熟悉不过的

伴随了一代又一代老广们的回忆

然而如今保存完好的骑楼街越来越少

广州首个针对骑楼街保护的法定规划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骑楼街保护规划》

今日开始征求意见

根据最新的规划

全市共有北京路等60条道路纳入保护范围

分三类进行保护 建议发展新式骑楼街

规划确定北京路等60条道路的全部或局部作为骑楼街规划范围,传统骑楼街总长度26.5公里,传统骑楼街保护范围面积47.05公顷。规划对骑楼街保护控制路段划分三个级别,规划保护控制路段总长度为64.5公里。

一类骑楼街

是指风貌良好、连续、原生、建筑质量较好的传统骑楼街。

路段:南华西路、南华中路(宝岗大道以西)、同福西路、龙津西路(多宝路至泮塘路)、恩宁路、第十甫路、上下九、人民南路、大南路、文明路、海珠南路等路段。

保护方式:将整体保护传统骑楼街区,复原和修缮局部遭到破坏、损毁的骑楼街,保护连续性、多样性的传统骑楼街历史风貌。

二类骑楼街

包括局部连续的、但风貌、建筑质量一般的骑楼街;部分骑楼精美华丽、但较为零星缺乏完整性的骑楼街。

路段:南华东路(江南大道以东)、龙津东路、龙津中路、珠光路、东华西路、东华东路(内环路以西)、越华路、大德路(海珠路至解放路)、德政中路南端等路段。

保护方式:将保护现存传统骑楼街和格局,协调传统骑楼街和现代风貌关系,逐步改造、更新、新增骑楼街,保持连续性、多样性的传统骑楼街风貌。

三类骑楼街

是指不连续、建筑质量差、整体风貌不协调的骑楼街。

路段:包括南华中路(宝岗大道至同庆路)、同福中路、龙津西路(泮塘路至荔湾路)、沿江西路(海珠桥至北京路)、文德路、西华路等路段。

保护方式:将保持骑楼街格局,改造利用骑楼建筑,建议新建的沿街建筑首层采用骑楼形式,发展新式骑楼街。

2014年底正式开始实施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全市40条骑楼街进行保护,分为一类骑楼街和二类骑楼街两种,一类骑楼街进行重点保护,二类骑楼街进行保护和逐步整治。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刘宇 摄

鼓励内部功能提升 允许多种形式复原

本次规划中对骑楼街内不同建筑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利用措施,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传统骑楼建筑,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护和修缮。

原址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檐口高度应与相邻传统骑楼建筑相协调。改建、扩建和修缮等建设工程应经过充分评估和论证,不得破坏传统骑楼街立面、街道尺度等历史风貌保护要素。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刘宇 摄

鼓励传统骑楼建筑在不损害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按照风貌规划指引,对建筑外观加以维护修饰,鼓励对建筑功能和内部使用条件进行提升、适合现代使用。同时骑楼街范围内允许多种形式的骑楼复原。

支持发展文化旅游 违建要改造拆除

规划还将骑楼街内建筑分为5类进行整治,分别是修缮类建筑、改善类建筑、整修类建筑、整治类建筑、改造类建筑。

改善类建筑:主要包括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规划建筑内部鼓励改善使用条件、适合现代使用;鼓励、支持历史建第筑、传统风貌建筑发展公共服务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地方文化研究、展馆、博物馆等功能的活化利用,对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不利的功能进行置换。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刘宇 摄

整修类建筑:则是把风貌较好的未纳入名录的骑楼建筑作为预保护对象。原则上不得迁移、不宜拆除重建;鼓励整修类建筑在不损害历史风貌真实性的原则下,按照风貌指引,对建筑外观加以维护修饰,鼓励对建筑内部使用条件进行提升、适合现代使用。鼓励支持整修类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不相冲突的功能,但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整治类建筑:是指与传统风貌协调的一般建筑、部分现代骑楼、部分年久失修建筑质量较差的骑楼,应在不损害历史风貌真实性的原则下,按照风貌指引,对建筑外观加以维护修饰,鼓励对建筑内部使用条件进行提升、适合现代使用。在符合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可拆除重建,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改造类建筑: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改造措施可采取局部改建或拆除重建的方式,并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违法建筑应制定计划进行改造拆除。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杜娟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王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