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5月15日(记者刘璇 通讯员朱丽萍)右肝上长了红枣大肿瘤,在腹腔镜下将它剜除,2年后左肝又长出肿瘤。医生在超声引导下巧妙避开血管,精准穿刺消融,再将栓塞剂注入血管将瘤体“锁死”。今天(5月15日),72岁的胡老先生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复查,拿到检查正常的结果,心里松了一口气。

胡老先生患有多年的丙肝、肝硬化,一直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随诊。2010年,检查发现右肝前叶长了一个肿瘤,医生在腹腔镜下将肿瘤完整切除。病理报告显示:低分化肝细胞性肝癌。分化程度越低,意味着复发转移机率越大。

肝脏组医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随访计划。术后的第28月,胡老的左肝发现一个2公分的肿瘤。此时他受丙肝影响黄疸很高,难承受再次手术。更棘手的是,肿瘤贴近左肝主要大血管。杨光耀医师运用肝脏三维成像术,准确“画”出肿瘤与肝内重要管道结构间的三维空间图;夏辉医师在B超引导下,精确穿刺瘤体进行消融。由于瘤体挨血管太近,而大血管就像天生的“冷确装置”,把本该毁损肿瘤的消融热能带走,造成邻近血管的瘤体无法完全灭活。

术后3个月复查,再次证实了医生的顾虑。为了将肿瘤彻底“锁死”,周程副主任医师在X线下仔细对比残余病灶的血管变化,用细导管将混合着化疗药栓塞剂一点点的注入瘤体血管,肿瘤被彻底封闭。

周程介绍,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它变化多、好转移、易复发。目前科室将外科手术、射频消融、介入栓塞和分子靶向等多种治疗手段整合到一起,针对不同阶段的肝脏肿瘤,采用不同的方案,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仅去年就完成了137例肝癌介入手术。专家介绍:

周程,武汉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常委、湖北省普外重点专科骨干医生。擅长肝脏肿瘤的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和射频消融、介入手术,将不同技术的优势整合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治疗,湖北省首位肝脏外科做介入手术的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