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西郊城图书室的两个大书架是最近才快要装满的。其中近一半都是旧书。这些旧书里,年纪轻的也是快“奔三”的“九零后”了,年纪大的则有70几岁的“高龄”,其中一本1948年出版、购自上海书局的旧书,还是繁体字竖版印刷。这百余本书籍,都是由一位百岁老人的捐赠。老人叫陈榕甫,就住在金色西郊城。

几次搬家不愿丢一本,

竟肯一次“割爱”百余本赠社区

来到西郊城图书室的时候,居委干部正在整理陈榕甫老人的赠书,空气里有一种很淡的纸浆发霉的气味。书刊是按不同的大小分别捆扎的,仔细看会发现,这些书的纸张虽微微泛黄,书脊却大多完好硬朗,居委干部解开绳子的时候也都是小心翼翼,不仅仅出于对书籍本身的尊重,也因为这位赠书的老先生,是个“爱书如命”的人。捐赠给居委这百余本书刊,就是由陈榕甫老人亲手整理、亲手捆扎的。拆开绳捆一本本翻看整理,有的书里还夹着几十年前的剪报,因为不舍得在书上写字,老人单用了纸张做了工工整整的笔记夹在书里。

老人一辈子和书刊打交道最多,年纪轻时自己买书、藏书,年纪大不方便出门了,就托儿孙买书,只是眼看家里的书越来越多,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他很担心这些陪伴他多年的伙伴没有“归宿”。

而最不方便的就是搬家,每回搬家,自己的藏书都要装十几大箱子,一本也舍不得丢。

让“人得其书,书得其人”

居委工作人员上门送感谢信时,正巧老人的女儿女婿刚刚回来,女儿一进屋,就赶紧趴在老人耳边大声说:“你寄给朋友的书,他收到了!”陈榕甫拿手拢在自己耳边确认了一遍,拍手笑了:”这就是人得其书、书得其人了!

收到陈老寄书的这位友人是研究古汉语学的,陈榕甫送了他十几本古汉语方面的著作,正是“书得其人”了。女儿说,老人爱书,但并不吝啬分享,只要是看到合适的书到了合适的人手里,就是最开心的。老人为社区图书馆赠书百余册,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初心”。赠与社区的书籍包括中外文学名著、散文诗集、人物传记、社会科学、生活指南、历史小说等,内容易懂,可读性强,适合居民阅读。他希望这些书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居民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修身打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