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是二战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珍珠港事件发生前,美国方面真的对日军空袭行动一无所知吗?事实告诉我们,历史不是那样的,美国事前已经获知了珍珠港事件的准确消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本所必须的石油、橡胶等战争资源越来越匮乏。

为了解决资源问题,日本面临两个选择,或北上攻击苏联,或南下进军东南亚。最终,日本决定进军东南亚,这就不可避免要与美国开战。

但日本的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很多,日本与美国开战,无疑于自寻死路,因此日本决定玩阴的——偷袭美国在夏威夷的海军基地珍珠港。

日本计划通过偷袭,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军队主力,然后占领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所有军事要地,并获得那里的资源,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而后在美国恢复元气之前,逼迫美国签署城下之盟,将战争控制在日本军事力量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不过偷袭这种方式,是不被国际法所容忍的。根据海牙国际公约规定,交战国无事前明确警告,不得开展敌对行动。

但日本人即想用偷袭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战争利益,又不想违反国际法,于是无耻的日本人开始玩弄花招。

日本人决定在偷袭行动开始前30分钟,将表明日本政府将要开战的备忘录送交美国,而美国在30分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军事部署,以应对日本的进攻。这样日本事实上是偷袭美国,但同时在开战前已经告知美国,就不算违背国际法。

日军计划在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上午7点30分开始攻击,而备忘录则在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上午7点,也就是华盛顿时间1941年12月7日下午1点,由日本驻美大使送交美国政府。

日本政府将备忘录先通过电报发给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这封电报内容很长,一共有14段,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14段电报”。而表明日本将会对美国开战的内容则在备忘录最后一段——第14段。

由于电报很长,电报的前13段用了8个小时才发完,日本驻美大使馆译电员收到电报的前13段后,进行了编译,而后没有再收到电报,下班时间到后,译电员下班回去休息。

而最重要的电报第14段,则是华盛顿时间12月7日凌晨发给野村的,同时日本政府又发了一封电报给野村,命令他将完整的备忘录于当日下午1时递交美国政府。而当时大使馆无人值守,等第二天译电员上班时,已经是早上9点了。

等第14段电报编译出来后,已经是中午12点30分了,而电报的前13段还没有整理完毕,野村不得不推迟与美国国务卿的会面时间。

等野村把备忘录完全整理出来,并交于美国国务卿赫尔时,已经是下午2点20分,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了50分钟。由于日本驻美大使馆的失误,事前告知变成了事后告知。

但美国事前真的一点消息也不知道吗?其实美国方面比日本大使馆得到的消息还要早。

由于日本政府与日本住美大使馆之间的电报密码,已经被美国破译,因此日本政府发给野村的电报,美国政府十分清楚。

华盛顿时间12月6日晚上9时30分,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前13段电报后说:“这么说,是要爆发战争了。”

而在12月7日上午10点,罗斯福就已经看到日本给美国政府备忘录的全文,包括表明日本将要发动战争的电报第14段内容。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则是在12月7日中午12点30分才看到备忘录全文。

从时间上讲,罗斯福比野村早2个半小时看到备忘录全文,而此时距日军空袭珍珠港还有3个半小时。如果罗斯福此时下令,美国军队完全有时间进行部署,来防范日军的空袭。但罗斯福看完备忘录后,只是淡淡的说了句:“知道了”。

除了备忘录之外,事前从各种渠道也传来日本将要攻击美国的情报。

日本外务省与日本驻美外交人员经常谈及珍珠港,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也向东京频繁报告珍珠港美军的动向,这些机密情报被美国截获以后,始终没有引起美国的警惕。

当日本决定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制定后,美国驻日本公使约瑟夫·C·格鲁曾报告华盛顿:从许多来源包括日本获悉,如果美日交战,日军将首先偷袭珍珠港”。但这份情报被转交给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时,却被赋予“海军情报部不信这一谣言”的评注。

而中国也曾事前获得日军将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并三次告知美国。

1941年9月,中国国民党军统将日军即将轰炸珍珠港的情报转交美国,美国情报官员对此不予理睬。

1941年10月6日,军统再次截获类似情报,中国驻美大使将情报转呈美国国防部,依然没有回应。

在日军轰炸珍珠港前26小时,军统再次截获日军将与12月7日轰炸珍珠港的密电。鉴于前两次美国方面的冷淡态度,蒋介石亲自给罗斯福总统打电话,告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准确时间,罗斯福不冷不热的说了句:“知道了”,依然没把蒋介石的善意提醒当回事,气的蒋介石挂了电话,连骂多声“娘希匹”。

罗斯福为何对即将来临的战争无动于衷,历来认为是美国人大意了,认为日军不敢主动对美国发起战争,但越来越多的证据却表明,美国似乎是在唱一出苦肉计。

1995年9月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收到一位名叫海伦·哈曼女士的来信。海伦在信中说:在二战时她父亲任美军后勤部副主管,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前,罗斯福总统曾召开一个秘密会议。

罗斯福总统在会议说:日本将要偷袭珍珠港,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罗斯福命令与会者尽快准备将一批医务人员和急救物资集结到美国西海岸的一个港口,随时待命启运。

同时,罗斯福总统特别强调禁止将会议内容向任何人透露。而为什么这么做?罗斯福的解释是:只有当美国本土遭到攻击时,犹豫不决的美国民众才会同意他宣布投入战争。

克林顿收到信后,美国红十字会夏威夷分会的工作人员,查阅了该会1941年至1942年财政年度报告的影印件和有关国家档案,发现美国红十字会和美军后勤医疗部队在珍珠港事件前,曾进行过非常规的人员和储备物资紧急调动。这和海伦女士在信中所说完全吻合,苦肉计之说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除了苦肉计之外,还有珍珠港事件是苏联间谍策动结果的说法。

二战时,苏联无力同时应对德国和日本的军事进攻,因此苏联想方设法避免日军进攻苏联,而最理想的办法,无疑是美国对日本开战。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的经济顾问亨利·迪克斯特·怀特,是潜伏在罗斯福总统身边的苏联间谍。怀特的使命,就是唆使总统罗斯福实施大量针对日本的强硬政策,以激化美日矛盾,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结果,美日果然开战。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怀特的间谍身份才被美国政府确认。此时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

不管珍珠港事件的真相如何,美国政府,包括总统本人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已经获得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准确情报则是确凿无疑的,至于美国为什么没有进行防范,真相如何,则只有等历史来回答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