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区有一句俗语:“生在苏杭,死葬北邙”。这个“邙”字指的是洛阳以北的邙山,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所认可的风水宝地,所以这里也有大量的古墓被发现。到了清代末年,位于邙山腹地的南石山村出土了失传千年的唐三彩瓷器,轰动一时。从此以后南石山村当地的村民们就因地制宜,靠着一手修补和仿制文物的技术,来作为谋生的手段。这其中,有一位天赋异禀的村民,尤为突出。

让这个村子名声大噪的,当属1994年的那个事件,也是文博专家至今都讳莫如深的话题。当时在北京潘家园的古玩地摊上,突然出现了一批不明来源的“北魏陶俑”,引起了国家博物馆专家的注意。当时地摊老板也是很贼,说这批陶俑是一个河南的老乡挖出来的。于是专家就掏钱购买了几件,带回去和其他专业人士一起研究,还用了碳十四高科技进行年代检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批陶俑是珍贵的到代文物,可能是古墓里盗出来的,为了不让珍贵文物流失,需要马上进行抢救性保护!

于是当时故宫特批10万元,中国历史博物馆甚至花了整整80万元,加在一起一共90万,在那个人均工资只有三四百块钱的1994年,他们花费天价收下了市场上所有的陶俑。就在专家们庆幸终于保住文物的时候,市面上却又开始有其他陶俑冒出来。这时候大家都发现不对劲了,怎么花了这么多钱还是买不完呢?为此国家文物局经过一番调查,最后才发现,这些陶俑哪里是什么北魏的,分明是上周的。是南石山村一位叫高水旺的村民做出来的!那高水旺受到惩罚了吗?当然没有,因为他做出这些仿制的陶俑本来就是当成工艺品卖,并没有以假冒真的不法行为。是那些地摊贩子为了利益故意把进来的假货当真品售卖,结果坑了一大批专家。此事也成为了收藏界人人皆知的“北魏陶俑事件”!

高水旺

如果仅仅是为了造假获得利益,那么高水旺不会有如今这么高的成就。恰恰相反,在这位从17岁开始就钻研“高仿唐三彩”技艺的村民身上,有一股匠人精神。他制作的陶俑能让专家“争相抢购”,仿制的唐三彩不断的获得国家金奖和银奖,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8年,高水旺的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文化部承认的唐三彩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国际上还获得了诸如“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理事”等一系列辉煌的头衔,“造假”能成为大师级人物,要多高的技术才能令人折服啊!其实他并不是真的造假,而是将中国的巅峰彩陶艺术传承下来,从几十个国家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可以看出,高水旺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有趣的是,因为技术太高,他的作品经常为自己带来无妄之灾。大多数人购买它的仿古陶瓷是因为工艺精湛,很有收藏价值。但总是有那么一些动机不纯的人,试图将高水旺制作的仿品冒充真品在市场上获取暴利,因此高水旺曾不止一次的被警察找上门来,被询问有没有倒卖文物!每次总是要费尽口舌才能解释清楚,这就是技术高超带来的反面效果啊。不过自从“陶俑事件”过后,高水旺被越来越多的文化界人士注意到,他的事业从此也发展的顺风顺水,他有自己的仿古工厂,证件齐全,国家也给予他的作品高度赞美。做仿品做到这种程度,可谓是此生无憾了。

艺术品和假货的区别,也可能是一念之间。高水旺能把仿造做成了艺术,但古玩市场还有大量的假货贩子,以次充好借机骗取钱财。真真假假是收藏行业永恒的话题,我们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高水旺那样为艺术而专研的人,所以只能提高自身的水平,避免被假货蒙蔽了双眼。要知道,每一个造假者本来就是水平非常高的专家,正是因为他们了解每一件文物的工艺特点,才能对号入座制造一模一样的仿制品。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收藏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指望专家的指导,更需要身临其境的去感受真真假假带来的压力,从而转化为动力,因为收藏界最值钱的并不是某种古董,而是锻炼出来的高超眼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