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0多年前的法华经,遇上宋式装裱,带回宋朝风雅 | 美好心选

文/美小七(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周作人曾翻译日本平安时代末歌人西行法师的俳句:“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顷刻之间,随即天明。”

寥寥二十字,平淡冲和、宁心静气,明灭之间,就是光阴。漫漫夏日,在炎热、浮躁之中,将一颗心安定下来,让心境如竹,就是最好的修行。

近日小七收到匠人朋友白宏伟送的两幅“宋式裱”《法华经》挂轴,挂在书房,每每伏案久了,抬头静看挂轴,诵读几句《法华经》,烦躁就逐渐消去,仿佛凉风在背,自有禅意。

“宋式裱”,是书画装裱中的一种形制。宋朝时期,书画繁盛,意态风流,裱料绢绫十分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成熟华丽的“宋式裱”。

它讲究“以强衬强”:即用精良选材、高超技艺烘托出字、画的艺术价值。对懂行的人来说,书法、宗教等题材尤其适合宋式裱,仪式感更强。

装裱师傅白宏伟,外号小白,看起来年纪轻轻,其实是已在装裱行业浸淫十几年了。出身装裱世家的他,16岁入行,从打糨糊开始学习装裱技艺。

“入了行,就必须沉下心来磨练手艺。手里的每一步,都决定了一幅字画装裱的好坏甚至生死。”

2012年,他与东洋裱画大师大林德夫在孤山西泠印社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同行交流,聊到源自中国宋朝的宋式装裱技法却在日本最为成熟,小白暗自痛心。“老祖宗的东西,别人传承得比我们更好。我想将宋式装裱这门手艺‘拿’回来。”

他前往东京,几经周折,拜访国宝级书画装裱技艺大师;也流连在小店中找寻一段裱画的绢、一把古老的裁刀。极为偶然地,在一家古玩小店里,遇见一位陌生的日本老人。老先生衣着朴素,却儒雅渊博,两人在磕磕绊绊的中、英、日文切换里,围绕着佛教聊了一个多小时。

分别时,老先生拿出他30多年前来中国收藏的八册《法华经》,将它们仔仔细细包好,送给了他。“它是中国的物件,现在送还给你们吧。”

萍水相逢里的文化之赠,蕴含着隽永的人情之味。

翻开它,藏经纸经过特殊的中药材浸泡,带着淡淡的中药气味,泛黄的纸页上是工整的雕版印刷。经专家鉴定,八册法华经已经有200多年历史。那些折痕、破损,都是岁月的痕迹。

“他把一段历史、一份心境交在了我手里,我有责任让它获得新生。”

《法华经》译文流畅、文字优美、譬喻生动、教义圆满,在佛教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素来有“经中之王”之称。对佛友来说,诵读《法华经》能够增长智慧、得悟佛道,是佛友最普遍的修持方法。

为了让这份日本回流的经书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小白决定以宋式装裱技艺将经书做成挂轴,让它适合置于茶室、书房等空间,寻回宋代文人审美。

小白为此设计了两个装裱款式:精致华贵的惊燕版,清雅文人气质的一色版。装裱经托画芯、方裁、矩条、镶边、包边、覆背、装杆等复杂工序才最终完成。

惊燕版的卷轴长120cm,宽20cm,画心长21.5cm,宽8cm,整体按照6:4的行内比例进行分布。装裱的锦缎花纹精致高雅,浅金、松绿的搭配让挂轴充满禅意而不失贵气。

旧时,主人会在画上挂两条长带,称之“惊燕”,惊燕随风飘起,用来惊动止栖的鸟雀。后来飘带逐渐演变为裱在画上的装饰。金色惊燕带让整体挂轴顿增飘逸、雅致之感。

雅致华贵的惊燕版挂轴

相比惊燕版的华贵,一色版则显得更为素雅。一色版整体采用米白色的日本绢,清丽简约,唯有金色的锦眉起点睛之笔,而黛蓝色的绫边也考虑了整体视觉的和谐。

一些挂轴装裱会选用纸做的轴杆,但白宏伟坚持使用实木的轴杆,这让挂轴更有沉甸甸的质感。“每一个挂轴都是心血,经过双手,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别人。”

“再去东京,我想找到老先生,和他喝杯茶,将两卷挂轴回赠给他。”

清雅一色版挂轴

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有名言:“我只对美好的事物低头。”在他的茶屋、茶寮,就有大量宋式装裱的卷轴。

茶室、书房、客厅乃至卧室,皆为有温度的空间。张挂字画是表现主人胸怀和素养的一种方式,所以很受重视。在不经意间,无声而细致地展现着你对生活的体验、对美感的品味、对境界的感悟。

惊燕版挂轴宜会客,宜共赏。茶室之中,三两好友共邀品茗,茶香袅袅,谈笑朗朗,配以花器、香具、摆件,贵气而脱俗。若赠予父母、朋友,则雅意十足。

一色版挂轴则更有文人气质,清高脱俗,共赏、自赏皆宜。将它悬挂于家中的一处空间,饮茶、读书、看画,或诵读一段《法华经》,自有一种“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的安宁。

妙法莲华,静下心来

禅、美、趣

见禅

雕版印刷的《法华经》

200多年历史,日本回流

特制藏经纸,中药材应用

佛教经典,流畅优美

譬喻生动,教义圆满

时常诵读,能静心养性、增长智慧

见美

经典惊燕版

多道工序,装裱复杂

精致搭配,禅意而不失贵气

清雅一色版

文人气质十足

在涅贵不淄 暧暧内含光

见趣

挂轴可置于茶室、书房、卧房

多种空间,都宜观赏

作为文房艺术品

赠送亲友,雅致而有品

宁心静气,清高贵气

用于自赏,感受禅意

闻雅意、见智趣、得静性

相关文章